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星輪之逆天小道士> 第138章 從軍報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8章 從軍報國 (1 / 2)

在張曉辰他們學習理論的過程裡,上午的課是關於外星文明的,而下午的是六道傳說的。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曾推論認為,人類幾乎不可能發現外星生命的存在。即使有若干線索,也很難與之建立起聯絡。按照這一推論,或許根本就沒有任何所謂的外星人,人類在浩瀚宇宙中就是地地道道的一枝獨秀。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們已經從遙遠的、被稱為系外系統且與太陽系結構類似的星系中,發現了總數達500顆的行星,並且相信這只是數以億計同類星體中的九牛一毛。

基於這種論斷,許多學者對地外生命的存在持有積極肯定的樂觀態度。史蒂芬·霍金在不久前就曾表示,以數億個銀河系存在為前提,提出宇宙中存在其他生命形式的假設是非常理性的。而倫敦大學的研究者更是精確地推算出,外星人可能棲身於多達4萬顆的行星之上。

但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霍華德·史密斯認為,這些想法過於樂觀了。

史密斯對於人們從宇宙中尋找“夥伴”的熱切希望抱著消極的態度。他表示,儘管有成千上萬顆原地行星具有與地球相似的體積,但其自身氣候等條件,卻極有可能非常不適宜諸如電影形象中的et等生命形式的存在——首先,

部分行星距離圍繞執行的恆星要麼過近,要麼過遠,導致其表面溫度異常極端而不具備支援生命形成的條件;其次,許多行星的執行軌道非常特殊,造成星體溫差變化過大,生命的基本要素——水無法以液體的形式存在。

2010年9月發現的“疑似首顆系外宜居行星”giese581g曾一度令世人矚目,但終究只能是“疑似”,其存在與否至今眾說紛紜,不斷有新證指出該星可能根本不存在,更罔論從中發現類似人類的生命。“我們已經驗證,大部分類地行星和太陽系外星系都與我們的太陽系大相徑庭。對於生命而言,其環境過於惡劣,因而對存在可與之聯絡的外星智慧生物的期望將越來越渺茫。”史密斯說。

在持史密斯這種觀點的科學家們看來,即便非要抱著僥倖的心理去聯絡外星生命,也只能把搜尋領域限定在以地球為中心、半徑至多為1250光年的球體範圍內,外星人方有可能聽到我們的訊息並作出反饋。但是這番對話,“將要跨越幾十個世紀的時間”。

俄天文學家曾預言人類將遭遇外星人。

俄羅斯天文學家芬克爾斯坦教授表示:“生命的出現是複雜原子發展的必然產物,生命必定存在於其他星球上,人類將在未來20年發現它們。”他是俄羅斯科學院應用天文學研究院院長。當被問及外星人的樣子時,芬克爾斯坦表示他們可能和人類相似,兩隻手兩條腿和一個腦袋。他稱:“或許外星人的膚色不同,但人類也同樣有膚色差異。”

2010年4月26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斯蒂芬·霍金在一部25日播出的紀錄片中說,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

“真正的挑戰是弄明白外星人長什麼樣,”霍金說。在他看來,外星生命極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級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脅人類的智慧生物。

“我想他們其中有的已將本星球上的資源消耗殆盡,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他說,“這些高階外星人可能成為遊牧民族,企圖征服並向所有他們可以到達的星球殖民。”

霍金認為,鑑於外星人可能將地球資源洗劫一空然後揚長而去,人類主動尋求與他們接觸“有些太冒險”。

“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美國曆史學家尼爾認為:在地球上強大的即比較發達的文明總是控制比較弱小的文明,而不取決於政治上的從屬關係。他認為當與水平大大地超過我們的地外文明建立聯絡時,它可能會“壓制”我們的文明,直到它被溶化在更高的文明中為止。

然而,中國數學家和語言學家周海中在1999年發表的論文《宇宙語言學》中指出:這類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只要是高階智慧生命,他們的理智在決定著他們必須有分寸地對待一切宇宙智慧生命體,所以外星人與地球人將來是能夠和平共處、友好合作和共同發展的。

如今看來,地球人與外星人和平共處的前提是地球必須獲得和他們相匹配的實力,否則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是難保證對話平等的。

從張曉辰他們離開曙光學院已經過去了六年了,此時經過系統化的學習和實踐,張曉辰和唐小雨、白鳳,對這些曾經模糊瞭解過的東西也變得清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