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星輪之逆天小道士> 第202章 明月寄相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2章 明月寄相思

冬去春來,很快時間推進到了2663年的春天,聖王殿被誅仙劍擊退後,魯卡斯便率領殘兵退出了地球,墨河則因為莫莎的原因也暫時退出了地球,對目前地球文明威脅最大的兩大不善勢力撤退後,張曉辰和華瑾都感覺壓力小了不少。

一切和往常似乎沒有什麼兩樣,又似乎是有些不太一樣,一切的變化都顯得自然而綿長,張曉辰身邊修煉和學習的時候,最常見的依然是華瑾和莫莎,隨時間的推移,他們都在緩慢的成長,有的人是修為,有的人則是眼界。

用莫莎的話說:“華夏的歷史比很多高維文明都有趣多了,你要多講,我也會好好聽的。”

時間久了,就連華瑾都跟莫莎站在了一條戰線上,有時候搞得張曉辰都有些迷茫,只是人前開心的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會看著唐小雨的照片發呆,有時候喝著酒一坐就是大半夜。

在張曉辰的講述裡,莫莎逐漸知道關於更多的她沒接觸過的一切,在軍事上西漢初年就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別是宋朝以來一直作為武學必讀的《武經七書》,集中了古代軍事著作的精華。

注重史學也是漢族文化史的一個突出的特點。自司馬遷撰《史記》,歷代都有紀傳體史書,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編年體以《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為代表;其他各種紀事本末體史書及古史、雜史、地方史志、史學理論等官私撰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古代歷史文獻最豐富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出於漢族學者的手筆。

古代農學往往包括古代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成就,據不完全統計,2000多年間,包括已經散佚與流傳至今的農書達370餘種,其中如《汜勝之書》、《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是古代農學著作的代表作。

在道德修養方面,華夏文化重視“天人合一“、“心物合一”、“止於至善”、“復歸於樸”。心若有私,便不能與物合一,便不能達到至善,更不可能反樸歸真。《周易·文言傳》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人之初生之時,本無私慾,一派天然純真,此是“先天”狀態;既生之後,進入“後天”狀態,隨著對外物的接觸,名利美色的誘惑常常矇蔽我們的先天之性,因此,私慾就會出現了。

人心本無私,但是,因為肉體的慾望而使人容易產生私心,所以,要回歸自然,就需要自覺地修養,修養的過程也就是存其天理、滅其私慾的過程,也就是心物合一的過程、達到至善的過程、復歸於樸的過程。

在器物製造方面,華夏文化也重視把禮樂精神融入進去,而不是隻求實用性,尤其重視不過分突出人工的技巧。

中藥材一般是直接從自然之中而來,不去進行提煉加工;中國建築強調風水以及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建築材料也是以自然之中的石頭和木頭為主,即使所用的磚瓦是經過人工燒製的,這些磚瓦時間長了也可以再轉化為土;衣料採用獸皮、棉麻、蠶絲之類的東西;文字是以象形為基礎的,一直沒有改變過。這一切無不體現著崇尚自然的精神。

華夏文化的“文”在經典之中,而“化”則把經典與現實聯絡了起來,至於“化”的成果卻瀰漫在與人有關的所有事物之中。

在這裡,“人”是站在“主宰”位置的,所有的“物”都是“為我所用”的,一旦不能為我所用,便要改造或者消滅。我們可以說,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成果便是他們的“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科學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他們的“文”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除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成果可以看作是西方文化的“文”之外,還有一項,那就是宗教的經典。

在西方的宗教信徒來說,似乎上帝是不能被懷疑的,是超越於人與物之上的,但是,看看西方宗教基督教)的演化過程,就可以知道,《舊約》的上帝耶和華信仰,到了《新約》之中已變成了“聖子”耶穌信仰,另外還有信仰“聖母”瑪利亞的,雖然說“聖父、聖母、聖子”可以“三位一體”,但是,這種信仰也像“科學”一樣“分門別類”了。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像“科學”一樣,使宗教信仰也要“不斷創新”了。因此,這個宗教性的“文”也只是相對穩定,而不是固定不變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宗教信仰也是“為我所用”的。

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宗教信仰的各個方面,都體現著對“人工”的重視,這樣的“文”如何去“化”呢?他們把天人分開,認為天地萬物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人”之外的、可以用智巧加以利用的東西,所以,他們格外重視技術發明,因為技術水平越高就獲利越多。他們把神人分開,所以,有了政教分離,在政治上講究政府與公民之間簽訂“契約”,在宗教上講究上帝與信徒之間簽訂“契約”。

有了這樣的“契約”才能保證各自的權利。他們說“人性惡”,所以用上帝、耶穌的神聖性來誘導人們去追求“博愛”,因為博愛可以人人獲利;用法律的強制手段來防止各自的權利受到侵害。

然而,他們又順應並鼓勵人們的私慾,在人與人之間講究個人的權利和慾望,只要不違反法律就可以無所不為,因此,顯得非常“自由”而且“平等”,具有一種瞑炫性的誘惑力;他們用人工的智巧來認識、控制天地萬物,以此達到滿足人的私慾的目的,因此,顯得格外發達、強大,具有一種神奇性的誘惑力。

這樣,也就難怪人們常常要讚美西方文化了,可是,這種誘惑力的後面是什麼呢?這也是張曉辰困惑的問題,儘管時間已經過了很久,現在這個時代對文化的需求已經變得淡薄了許多,更多的時候人們突出的是一種思維的實用性,而不是他的藝術性。

“小雨,你在哪?此刻又在做些什麼?”又是一個獨自望月的時刻,張曉辰執行完周天的真氣後,輕聲對著明月訴說心裡的思念。

喜歡星輪之逆天小道士請大家收藏:()星輪之逆天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