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辰有時候也會想,那麼,假如我們一旦和那些比較友好的外星人見面,該使用什麼語言呢?最有可能的是數學。中國數學家華羅庚認為,我們可以用兩個圖形作為與外星人交談的媒介,一個是“數”,另一個是“數形關係”比如勾股定理。
早在17世紀初,義大利哲學家和天文學家伽利略就認為,數學語言是解讀宇宙語言的鑰匙。當代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深信,宇宙中的技術文明無論差異多大,都有一種共同的語言——數學語言。中國數學家和語言學家周海中在論文《宇宙語言設計、傳送與監聽》中指出,數學語言具有明確性、單義性、緊湊性、普遍性、抽象性、邏輯性等優點,是星際交流的理想工具。
為什麼宇宙語言要用“數”和“數形關係”呢?因為無論外星文明是怎樣的,數數的規則應該類似。外星文明數星星,數其他東西,規則應當相同,如果他們的手指有12個或5個,他們就會是12進位制或5進位制,而不是人類的10進位制。又如,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於兩直角的平方和。這種自然圖形所具備的“數形關係”在整個宇宙中是普遍的。然後我們以“數”和“數形關係”為基礎,表達一些複雜的運算和圖畫,期望他們能“看圖識字”,弄懂我們的意思。
美國科學家利用這種方法向武仙座發了一封簡短的電報,至今沒收到迴音。由於恆星之間距離遙遠,真要有返回訊號的話,也須耐心等待。
美國學者克瑞希烏姆蘭特與艾利克合著的《古昔之謎》一書認為,遠古時代,曾有一些來自另一星系的外星人來太陽系開採礦物,他們以x行星為基地,並派遣一部分人到地球上勘測。但開採失敗,導致x行星在60—70萬年前爆炸。
星際飛船也毀滅了。於是留在地球上的這些外星人,只好與地球上的某些飛族人結合。還有人說,這些外星人不是來開礦,而是發生了一場外星人之間的戰爭,失敗的一方逃到地球,而在x行星上設立了假目標,勝利的一方在追殺中炸燬了x行星。總之,x行星的假說一經提出,就與外星人扯上了關係,孰是孰非,到現在也還沒弄清楚。
據美國太空網報道,或許外星人就存在於太陽系之內,也可能我們需要更多的望遠鏡去發現它們的存在。目前,許多科學家稱建造在歐洲的一個新射電天文臺網路將可能有機會發現太陽系外的外星生命。
這個射電天文臺網路名為低頻陣列(ofar),是由2.5萬個小型天線構成的一個天文臺網路。為了獲得足夠清晰銳利的射電影象,這些天線分別建造在荷蘭、德國、瑞典、法國和英國,覆蓋一個直徑350公里的區域。
當2009年這些天線建造完成後,這些分散式射電陣列將共同掃描宇宙中低射電頻率射線。荷蘭射電天文學協會的邁克爾·加勒特說,“ofar可以擴大地外智慧生命的搜尋範圍,對一個完全未曾勘測的低頻射電光譜進行勘測,低頻射電光譜主要是地球民用和軍用通訊波段。
此外,ofar還能夠同步測量太空中較大的區域,而seti(搜尋地外文明)訊號很難傳播至如此廣的太空區域。”據悉,加勒特是荷蘭萊頓大學天文學射電技術教授。
但是,數百年前物理學家霍金卻語出驚人稱,最好不要主動與外星人接觸。
當年的4月26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一部25日播出的紀錄片中說,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
美國探索頻道25日開始播出系列紀錄片《跟隨斯蒂芬·霍金進入宇宙》。霍金在片中向觀眾介紹他對是否存在外星人等宇宙未解之謎的看法。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5日援引霍金的話報道,宇宙中存在超過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至少包含大量星球。僅僅基於這一數字就幾乎可以斷定外星生命的存在。
“真正的挑戰是弄明白外星人長什麼樣,”霍金說。在他看來,外星生命極有可能以微生物或初級生物的形式存在,但不能排除存在能威脅人類的智慧生物。
“我想他們其中有的已將本星球上的資源消耗殆盡,可能生活在巨大的太空船上,”他說,“這些高階外星人可能成為遊牧民族,企圖征服並向所有他們可以到達的星球殖民。”
霍金認為,鑑於外星人可能將地球資源洗劫一空然後揚長而去,人類主動尋求與他們接觸“有些太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