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風土人情與溪城同宗同源,勾起了他一絲故鄉之念。
煙雨城與九安城截然不同,只有主城,沒有邊城拱衛,城牆並不高大,各路四通八達。
更沒有什麼扼守險要,完全一馬平川,大軍壓境之時,可以說是完全不堪一擊。
但這裡土地肥沃,車船通暢,良田成片,風調雨順,論繁華只落後如今的九安城。
主城北城一隅,更是超過了九安城區域任何地方的繁華。
銷金窟無數,酒池肉林遍地,好似人間樂土。
不過出了這片區域,繁華程度便開始下降。
逐漸出現面有菜色,衣不蔽體之人,乞丐流浪漢也隱藏在大街小巷的陰暗角落中。
煙雨城外,普通人家更是十室九空,餓殍遍地,入眼一片荒涼。
盜匪猖獗,流民遍地,逃災逃難的人到處皆是。
各處險要之地的駐軍,同樣吃不飽,盔甲兵器殘缺,毫無鬥志。
只有那些土堡,莊園圈著大片肥沃土地,看起來非常繁華,一片欣欣向榮。
整個豐國煙雨城就是這樣一個情況。
楊蘇覺得用一句話來著形容很貼切,那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整個一個都城貧富差距非常巨大。
他自三天前從九安城出發,馬車隊伍到了碼頭直接登船,一路順流而下,過南安,經禺山河,最終來到煙雨城,行一千多里。
停靠在煙雨城郊最大的碼頭,望燕碼頭。
最後車隊上岸,走官道,直入富陽門。
行至城外三十里,有千人軍士出城迎接,為首之人有武道七層實力,自報名號為,金木侯濰城左將軍張冠。
雙方見禮,車隊在千人軍士前後左右,嚴密護衛下經富陽門入城。
一路直走主道,平民百姓全被清場,全程暢通無阻,來到城東朝廷官員府邸區域。
車隊進了一座府邸,這裡曾經是一座普通官邸。
直到一個多月前,才匆忙修葺加固,如今改名九安府。
裡面陳設不算繁雜,但盡顯豐國的奢侈之風,一行二十多人住在裡面,都是各有房間。
楊蘇獨佔主房,豐國的其他人員,早就脫離隊伍,各自回去覆命了。
但外面的千人軍士,迅速包圍九安府,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
最終聚集到三萬人,駐紮在附近。
對此,楊蘇都懶得多看一眼。
從這包圍九安府的一萬軍士,他就能看出如今的豐國到底有多弱,軍隊力量實在差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