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筒連忙和室友們解釋,室友們也對一筒的這個朋友産生好奇,不停的打聽這個朋友。
“我這個朋友啊,那可就厲害了,他叫三萬,比我小一歲,現在英國牛津上學,之前是在新加坡,長得又高又帥,還有倒三角,身材特別好,瀟灑倜儻、玉樹臨風……”一提到這個兄弟,一筒總是滔滔不絕,能想到什麼褒義詞就毫不吝嗇的都用來形容這個相識很久的好兄弟。
“你什麼時候回來?”一筒發資訊問道。等了好一會兒,三萬也沒有回資訊。此時是英國時間早上八點左右,三萬和朋友們剛剛在曼徹斯特玩了一個通宵,正在趕回牛津的路上,今天是禮拜一,下午還有兩節課。
三萬已經來英國快一年了,這個國家是他從小在課本、電視中就嚮往的國度。只要有週末和假期他就會叫上一幫朋友去玩,好好感受這個國家的不同之處。除了想盡可能多的瞭解英國之外,三萬也為了不給自己留遺憾。雖然距離畢業早,但他已經有退學的打算了。
這不是三萬第一次退學,前幾年因為不想再接受應試教育,他在高二的結業考試之後,主動找班主任辦理了退學,連和爸媽商量都沒有。當時他根本沒有考慮該幹什麼,只是不想浪費時間,想著到深圳和上海看看、闖闖。那一次的自我決定,雖然沒有實現自己的想法,但卻換來了去新加坡讀書的機會。也就是這次經歷,對於三萬來說,又一次開啟了一扇門。
上一次是想走出去,而這一次是想走回來。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每隔幾個月回國,三萬總會有一種農民進城的感覺。中國的變化太大太快,一座城,幾個月後就是另一幅面貌,原本是到國外取經求學的,回來一看,爺們兒辛辛苦苦取的經一進國門就被貼上“out”的免檢標簽,這麼努力到底是為哪般!更何況內心想闖蕩的小火苗從未在三萬心裡熄滅,一直不溫不火,等待一堆幹柴的到來。
“我想我很快就會回去了。”三萬在微信上敲打出這幾個字,傳送給一筒。
“好的,回來聯系!”一筒回複。
退出微信,三萬點開自己的郵箱,大拇指不停的滑動螢幕。他放下疲憊,聚精會神的看著郵件裡的創業專案,腦子裡盤算著什麼。路上有點顛簸,但絲毫沒有晃到三萬的心志。
北京的傍晚,一筒和室友們在校外的攤上吃燒烤,幾杯啤酒下肚,幾個男生開始了自己的豪言壯語,大聲喊著自己的夢想和未來。問到一筒的夢想,他羞澀的摸摸頭,說道:“我沒什麼夢想,我就想著早點結婚,生一堆孩子,過穩定的生活,享受天倫之樂!”
“哈哈哈哈……還天倫之樂!你丫才幾歲就天倫!”
“就是,以後老了有的是時間享福,年輕就要拼,年輕就要闖!”
“沒錯,就該這樣……”
其他人七嘴八舌的勸說也沒撥動一筒想過安穩生活的心絃,他吃著燒烤,喝著啤酒,和室友們又打又鬧的,嘻嘻哈哈的特別開心。在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東倒西歪了,一筒還堅持發著微信和女友聊天,藉著酒勁兒說了好多平時不會說的甜言蜜語,許下了平時從未許過的諾言。他覺得,除了親情,沒有什麼能比愛情更重要。
夜晚校園的小樹林裡總有小情侶打情罵俏的聲音,這些甜甜的聲音和草叢裡傳來蛐蛐兒求偶的“撒撒”聲交相呼應,此起彼伏。這也許就是人們追求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