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名校的參賽代表團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賽前戰備,為了避免幹擾,哪怕是京大和南鹿這種學風開明的學校,也禁止代表外出。
這麼盛大的比賽,各家媒體早就聞風而動了,記者們“邂逅”不到參賽代表,就只能去學校住宿的酒店堵門了。
“別的代表要保密也就算了,至少讓我們採訪一下李慎獨吧?”
“不錯,身為英傑,該有的資料早被挖出來了,也不怕暴露呀!”
“這也是增加學生人氣和學校知名度的機會,千萬不要錯過呀!”
記者們舌燦蘭花,為的就是可以拿到第一手資料。
這些媒體,早就擬定了一份名單,其中十大英傑,是最矚目,因此也是最重要的目標,必須採訪到。
排在第二序列的,是那些極有可能擠掉十大英傑,自己躋身英傑之列的各校候補英傑,這些學生基本上也都蜚聲在外,有著強悍的實力。
第三採訪序列,是那些早早就闖出一番名氣的新秀,因為他們很可能在天梯賽上,一戰成名。
每一屆的天梯賽,總共有九場比賽,因為第三場的“拯救大猩瑞恩”,第四場的“神技”,第六場的“與死神共舞”,第八場的“無畏戰醫團”,是時間無法確定的比賽,所以導致天梯賽最長可能進行一個半月,最少二十八天。
哪怕是二十八天,也足夠一位新秀全方位的展現風采,被公眾認可了,就像上一屆西陸軍校的疊羅,因為鐵血風格,再加上總是一身的軍服打扮,所以盡管沒有躋身十大英傑之列,但是人氣高的可怕,收獲了很多迷妹。
天梯賽總共有兩種賽制,一種是正規賽,九大名校進行九場比賽,根據勝負獲得積分,最終根據分值,排名第一的拿到總冠軍。
因為九場比賽,23位代表,不可能每一位都上場,亦或者上了,也不一定得到完美的表現,所以天梯賽很人性化的制定了另一種賽制,就是新人賽。
只要是十八歲以下,哪怕你已經升入大四,也可以參加,不過事實上,這個年齡段,正好卡在了大二時期,畢竟大三和大四的參賽代表是主力選手,有了正規賽可以表現了。
誰都知道英傑和候補英傑的實力最強,但是想讓他們每一場都參加,那是不可能的,先不說天梯賽組委會規定,每一位代表最多隻能參加五場比賽,就是可以全部參加,也沒學校這麼幹。
因為有的比賽,太殘酷,太危險,是會受傷的,要是王牌們都栽在上面,那可就回天乏力了,所以必須慎重的選擇專案。
如何避開其他學校的種子選手,在自己學校擅長的專案上保證拿分,接著在勝率對半的專案上搶分,以及在沒什麼希望的專案上撈分,這都是需要戰術的,所以有時候新人,比如衛梵這種,也沒機會把八場新人賽全部參加一遍。
好在組委會早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新人賽除了按照積分,還有一個公眾投票系統,其得分也佔了不少比例,畢竟組委會要的不僅是實力強悍,還要會拉動人氣的新人王。
說白了,就是那種人氣無雙的巨星,在公眾間擁有極大的影響力,這樣有時候出了大範圍的瘟疫災害,也可以讓“巨星”出來安撫民眾。
正規賽的vp,也就是最有價值團員,同樣是用這種方式選出來的,至於最佳團長、最佳輔助、這些就是看實力了,不一定在總冠軍的隊伍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