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小,心理這麼陰暗可不好,陳曉打算給小丫頭來點正能量。
聶玲玲用一個哈欠表達了對陳曉言論的不屑:“呵……陳曉,你是三歲小孩麼,能不能成熟一點。”
陳曉:……
陳曉琢磨,是不是也應該把這孩子也拉入夥,說添堵,這孩子挺有資質的,還不是一星半點。
最後想想,還是作罷,現在都這麼淘,知道了氣人會變強,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生活會怎麼樣。
“故事講完了,你睡吧。”
陳曉決定離開,把大燈關上,留下了床頭燈。
走到門口的時候,陳曉才發現窗戶沒關,再回頭關上。
走出門,陳曉猶豫了一下道:“晚上害怕了,就來找我,我就在隔壁。”
聶玲玲在被窩裡“嗚”了一聲,似乎已經沒力氣搭理陳曉了,陳曉這才把門關上。
在門口站了兩分鐘,陳曉琢磨想開門看一眼,後來想想又作罷了。
突然陳曉愣了一下,然後有點哭笑不得。
似乎撿了個孩子之後,自己已經有墮落成中年婦女的架勢……不該操心的瞎操心。
後悔麼?
有點,不過不嚴重。
至於為什麼收養這個孩子,陳曉明知道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這孩子可能是個拖油瓶,可是依舊選擇了收養。
因為實在是……太像了。
這也是陳曉為什麼說,與其說可憐她,不如說是可憐自己。
在很多年前的時候,陳曉也曾希望有人會在寒冷的冬天裡向他伸出一隻溫暖的手,也曾希望睡在暖和的別窩裡聽一篇幼稚的不能再幼稚的童話故事。
然而終究沒有那一隻手……當他讀到這篇童話的時候,已經身處囹圄,不勝冬夜,卻依舊寒冷。
或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陳曉幼年時候的執念。
執念這種東西哪怕經歷過漫長的時間也都很難消逝,儘管陳曉現在已經不再需要這些了。
歸根結底收養聶玲玲不是一時間善心大發,亦不是類似對流浪貓狗的同情氾濫。
而是陳曉消去執念的一種手段,類比的話,可能是不成器的父母望子成龍一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