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林強生坐上了飛往以色列特拉維夫的班機,亞伯拉罕陪同他一起前往,這次就是由他帶來了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董事長伊扎克.施法爾的邀請,參觀以色列航空技術成就的。
先前林強生想和以色利人合作,但並沒有表現出很強的實力,直到他引進24架f14戰鬥機,同格魯曼展開談判的情報被摩薩德收集後,以色利人才重視起來。
這次邀請林強生訪問,也不單單是想要讓他走一走看一看,以航還想要在一些軍事技術上同林強生展開合作,最好達成一些交易,給捉襟見肘的獅式戰鬥機提供研發資金!
楊萬立也千里迢迢的帶領著專家組從國內經幾次轉機才到了特拉維夫,他剛剛接待完了格魯門的代表團,其實也就一個經理加上一個工程師,共兩個人,格魯門的訪問人數少得可憐,真是物盡其用的精簡之行,美國人的辦事風格。
負責亞洲事務的總經理王承棟和一位格魯門的工程師到訪,林強生沒有出面,完全交由了楊萬立負責接待,國內倒是派來了人員陪同,還是總裝部軍機司的副司長馬承麟和中航技的牛新棠,這兩位,他們對格魯門的來訪是非常歡迎的。
這可是關係到6億美元的大單,更是24架f14戰鬥機,這個引進專案的成敗直接關係到兩人的前途!
與格魯門的交往可知,美國人甚是傲慢,要比國內先前交往的英國人斯貝)和法國人海豚直升機、幻影)還要不好打交道,美國人考慮的更多的是政治因素。
楊萬立在美國時就曾滿懷期待的向格魯門提及,購買一條f14戰鬥機的大修線,但是佩萊哈克拒絕了東星的請求,明確表示格魯門不可能把f14的大修線轉交給和中國有關的公司手裡。
甚至他還表示,就連小修線想要獲得也是相當困難的,得經過艱難的政府運作或許會有可能成功!
這次王承棟帶著工程師來,就是為了確認東航工業公司的技術實力。以制定格魯門的出口政策。
總的來說,格魯門的政策也是跟著合作方的實力而變化的,如果發現東航工業公司的技術可以對f14戰鬥機有限度的進行維修,那麼格魯門就會考慮出售一條小修線。畢竟東星有一定的技術實力,這樣就沒理由不做中國人的生意了,他們向政府申請也會方便一些;如果確認中國人沒有維修f14戰鬥機的能力,那麼格魯門或許最後還是會出售一條小修線,但那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也許把中國人壓榨的差不多了,小修線才會姍姍來遲!
與世界頂尖的航空製造企業合作,不但東星是第一次,國內也是第一次。確認了東星確實有引進24架f14戰鬥機的財力和決心,國內上層也是較為震驚的,24架f14引進回來,到最後不還是要交給國家,六億美元鉅額外匯換回來的先進戰鬥機,林強生要交給國家,這在共和國也算是頭一號了!
此前隨同他一起訪問格魯門等美事裝備製造商的馬承麟和牛新棠一回到國內就開始緊急的四方聯絡起來。同時向上級彙報這個重大的喜訊!
先前幾個二代目藉著保利公司的殼籌集了上億美元的資金,購買了24架黑鷹直升機,不但受到了上級表揚而且在紅色子弟圈裡還大大的出了一回彩,在仕途上也從此簡在帝心,獲得了來自多方面的照顧!
紅色子弟們有的也想要效仿,奈何沒有這樣的財力和號召力。而這次林強生購買的f14戰鬥機,也是24架,但卻是總資金已經達到了6億美元,規模更大,影響面更廣。同時也受到了中央上級的持續關注和重視!
馬承麟和牛新棠回到京城後,還萬幸著,自己參與了東星的引進專案,以前想找這樣的機會都沒有。沒想到這種天上掉餡餅一樣的好事就落在了自己的頭上!
他們自然要牢牢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如果這個專案成功了,那麼功勞完全可以轉化為向上提升職位的動力,所以這兩人才是現在最積極最想要這個專案成功的人!
在這兩位航空裝備部門高層的緊盯之下,先前與東航工業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的國內各研究所,也不敢怠慢。他們紛紛加快了裝置的製造速度,就這樣東航工業公司所訂購的工業裝置陸續的發往濱城,到達東航的車間,這些研究單位還派來了技術人員和工人負責安裝,現場教學指導東星招募來的新人們。
經過幾個月的整備捯飭,東航工先前空蕩蕩的幾個車間內已經添置了較為完備的飛機配件製造裝置,等兩位格魯門代表到訪的時候,飛機制造廠已經出具規模了,他們看到的是一座相當精緻規模較小的戰鬥機生產線,而且技術水平看上去並不落後,現代化水平相當的高,明顯已經達到了美國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水平,雖然具體的製造工藝沒有看到,但就這個樣子似乎東星的航空技術實力並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