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崽兒,狗崽兒,一聽就知道是我和二狗的孩子。”林小河重複了兩遍孩子的名字道,顯然是對這個名字沒有意見的。
賤賤的,還有幾分可愛,完全符合農家賤命好養活的審美。
“我就是這麼想的。”宋老孃語氣自豪道。
宋辭一言難盡地望著這婆媳兩個,這是有多大仇呀,一個這麼坑孫子另一個這麼坑兒子的,難道你們兩個都忘記了你們前兩天信誓旦旦地說過想要把寶寶給送進學堂的事情的了,真不怕他將來成為笑柄嗎。
要送老大進學堂的事情,不是宋辭一力促成的,大家都是這麼想的。他們家有能力,有餘錢別說供養一個就是供養兩個、三個讀書人都是可以的。
“我覺得這個名字不大好聽,像是罵人的,寶寶不一定會喜歡。”宋辭替他還是胚胎的大兒子爭取了一下。
“怎麼就不好了,你叫二狗,大兒子就叫狗崽兒,以後再生了小的,就叫狗蛋、狗剩、狗腿子、狗尾巴,難不成你還嫌棄自己的名字。”宋老孃不樂意,為了這個名字,她真的認真地想了好久,連下面孫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宋辭在心中狂點頭,他嫌棄,非常的嫌棄,要不要趁著這次給寶寶取名字,順便把他的也給改了呀。
而且,狗腿子和狗尾巴是什麼鬼,確定不會嚇得孩子們都不投生了嗎。
“娘啊,小河,你們看。狗崽兒,特別容易讓人喊成狗崽子對吧,等你孫子三四歲,會玩泥巴了,一群小玩伴整天喊他狗崽子,你們聽著也不高興不是。要是和小玩伴吵架了,這就是一個被攻擊的短處。”
“三四歲不記事,咱們就不提了。要是上了學堂,同窗夫子都這麼叫他,叫寶寶多沒面子不是。小孩子雖然小,但也是講面子的。您還記得吧,我六歲的時候劉大壯罵我是狗娘養的,我都把人給打回去了。”
“你就是個狗脾氣,當時你劉嬸找到家裡來,我和你奶奶差點又和她幹了一架。”宋老孃回憶道。
“你和奶奶都是護著我。”
“娘,二狗說的也有道理,要是到時候寶寶被人嘲笑了,您也會心疼的。”林小河道。
第一次做阿姆,林小河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哪裡捨得在名字上委屈他呀。
“你個牆頭草,誰說什麼都說好。”宋老孃沒好氣地說了一句林小河。
在宋辭的據理力爭,林小河誰有道理就聽誰的情況下,最後三人折中的協商結果是,老大不叫狗崽兒了,改名虎崽兒。
宋辭覺得,他只能幫他大兒子到這個地步了。
在宋家的這些天,那一家子三口人忙裡偷閑聚在一起閑聊的時候,經常上演這樣的畫面。張天從一開始的羨慕到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他剛擔了山泉水回來,把水倒進水缸裡還要上山砍柴。
這些天大家都在存過冬的柴火,考慮到他受過傷,宋二狗這兩天只讓他砍柴擔水,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
手裡的活兒,真的可以說是非常輕鬆了。每天兩個木桶山泉水,一捆柴,就能拿上八文的工錢。
為了公平,他和朱文一樣有個三月的試驗期。
他是想要報答宋家的恩情,才留在宋家幹活的,本是不想要錢的,可是宋老孃宋二狗不想要佔他的便宜,只讓他還了藥錢就是了,這種行為可真的是仁義了。
今天又該給宋二狗岳家那裡打柴了。
怪不得這林小河不招贅了硬是想要嫁給宋二狗呢,就憑宋二狗這副孝順勁兒,比親兒子也不差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