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午,十幾輛卡車抵達x組的基地,看著兩列外籍大兵謝逸有點吃驚,因為人數出奇的少,加起來才不到百人,而在陶芷和林簞食的介紹下才知道其中還有一半是科研人員。
實際上支援到的戰鬥人員才六十人,a聯邦和o聯盟各佔一半。他們和謝逸等人打完招呼就立刻開始組裝卡車拉來的武裝部件。
組裝過程並不漫長,因為大體都是半成品,卸下來之後只是進行一些簡單地自動化組合。
a聯邦的支援是十架表面看起來很酷炫的變形金剛,第一眼看上去就是《環太平洋》裡的那種機甲,不過是縮小版的。每個機甲搭乘三名操控者,剛好分配完三十名a聯邦的大兵。除了一架帶隊的之外,三架一組,每組型號各不相同。
在林簞食的翻譯下,謝逸對這些小版機甲有了初步的瞭解。
領隊的是指揮型機甲,身高只有六米,重量三十五噸。唯一的非戰鬥行和具備短程飛行能力的機甲,同時也具備最強大的掃描和分析能力。
第一組的是最高大的,高度十二米,重達一百六十噸,持重盾和近戰武器。三架機甲做了演示,才發現他們的武器是很接近鐳射刀的能量武器。他們是負責防衛和掩護的。
第二組是高八米重一百二十噸的遠端機甲,全身上下佈滿了炮筒,與其說是機甲不如說是人形的移動炮臺。
第三組是高十米重八十五噸,屬於平衡性機甲,可近戰攻擊也可遠端打擊,但都不突出。相對另外兩組它們有著更強的機動效能。
相對於奢華的a聯邦機甲,o聯盟支援的東西則樸實無華得多——兩架超大的坦克。
在陶芷的介紹下謝逸知道兩個五米高長寬都接近八米重四十噸的履帶炮臺分別是一個鐳射炮臺和一個電磁炮。兩架坦克炮用完了三十名支援士兵。
到頭來謝逸只得到了十二臺機器,根據那些隨行專家所言是兩國最新的試驗型號。
他只是笑笑沒出聲,反正按慣例拿出手的是三代型號的話,他們手裡起碼會憋著七代甚至八代的型號。
x組看完他們的的演示,把接待工作交給基地的其他工作人員之後,重新在主控室集合。
白無疾調出明天將要攻打的據點的實時監控,上面只有密密麻麻的營帳看不到一個士兵的身影。
“我本來以為支援的會是大規模使用單兵作戰裝備武裝隊伍。現在看來我們只能靠自己突襲了,現在開始重新做下戰鬥分組。”謝逸思索了一下道。
“我覺得你不應該小看這些支援的力量。”林簞食開口,“也許不需要我們出手也不一定。”
“我沒有小看這些武器,”謝逸明白林簞食也許還沒有意識到敵人的可怕之處。“對方有一萬人,經歷了上次團滅我相信他們不會再集合到一起給我們打。”
“我們的新裝備只能出其不意的時候殲滅他們部分,哪怕大部分。只要給了他們反應的時間……他們不是普通人,甚至有可能不是人。”謝逸解釋道,“我判斷的依據是我們自己,如果x組對上這些武器,你說誰能活到最後?不考慮欲、隗罰、墨狸他們,我們都不會輸。”
“機動性?”陶芷攔下準備爭辯的林簞食。
“靈活性差太多了,”謝逸繼續開口道,“攻擊和防禦手段也單一,我們將要面對的是越國最強大的軍隊,單一的武力恐怕完爆我們在場的各位。”
“能量攻擊呢?別忘了戰鼓的影響,還有巫祭的復活手段。”謝逸按著眉角,“上面一直沒有發動大規模攻擊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可以憑藉科技碾壓他們就用不著我們x組乃至石頭他們x組,甚至可能還有其他我們都不知道的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