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農門長媳> 第六十七章 第一桶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七章 第一桶金 (1 / 2)

院子裡擺滿了,韓父又請人在屋後的草坪那裡打了幾個樁子掛柿子。草坪處沒有大樹院牆遮擋,風大日頭大,柿餅到比掛在院子裡的先製成。

清河村民風淳樸,不說外戶不閉,倒也謀閉不興,盜竊亂賊不作,因此韓家人不怕丟柿子。偶爾有調皮的小孩好奇摘兩個吃著玩也趣致。

廖大爺領著他的大孫兒廖墩兒過來嗑叨:“老弟,你屯冬糧呢!”

韓父笑眯眯地道:“是咧,孩子們勤快,趕著柿子上霜掛些柿餅賣,掙兩閒錢好過年。”

廖大爺點頭稱讚,韓家人確實勤快,不怪他家日子比別家紅火。柿餅這東西家家戶戶都會做,而且每家每戶每年都會掛兩筐留著給孩子們磕牙。但是少有人賣柿餅的,因為賣不出去呀。

韓父知道廖大爺的心思,笑著說:“你別小看這柿餅,咱鄉下人家不稀罕,可是鎮上的人喜歡啊。聽我老大家的說,城裡的高門大戶專門命人送咱鄉下人餵豬的野菜嚐鮮。”韓父精明,既給人指財路,大家有財一塊發,不致讓人眼紅;卻又留一手,沒把自家的打算和盤托出。

果不其然,廖大爺聽後回家也折騰做柿餅,預備年前拿去鎮上賣,村裡人也跟風曬了不少

。然而,他們的柿餅依舊行情不好,買單的人少之又少。

趁著曬柿餅的空檔,韓軒去鎮上抱回一大堆油紙和紅紙,預備用來包柿餅。一家人齊齊動手,韓母、韓鈺、韓傑、張小鳳負責裁紙,韓軒、韓賢、羅綺年負責在紅紙上寫字,“萬柿如意”、“心想柿成”。

柿餅少有人買,一方面是村裡人人都會做柿餅,且村裡賣柿餅的人只在鄰村轉悠,鮮少去鎮上;二來是沒有好的包裝,只胡亂扯把芭蕉葉子裹住,或直接丟人菜籃子裡。講究的人嘴上不說,到底不買第二次。所以買柿餅的人越來越少了。

前世羅綺年就深諳包裝的重要性。好比一條繡帕,若只用粗布包裹擺在櫃檯上,是要不上理想的價錢的;若一摞繡帕大喇喇擱臺上供人挑選,價錢比用粗布裹的還要低廉。然而,若這條繡帕用上等絲綢細細包好,包出花樣,藏於精美盒子中,價錢能翻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甚至天價。

柿餅也是如此。

第一批柿餅下來,又緊鑼密鼓籌備第二批。韓軒和韓鈺、韓傑力氣大,分配進山採摘;韓賢嘴巧,韓母心細,結伴到鎮上賣柿餅;韓父、羅綺年和張小鳳就在家剔果蒂、削果皮。

唯獨張桂花清閒,整天無所事事,挺著七個月的大肚子歪在門框邊曬太陽。“聽胖嬸說她家把柿餅倒糞坑漚肥了。”

羅綺年乜她一眼,不說話。

韓父臉色卻黑沉下來。像過年過節拜神供祖的時候定要說吉利話,忌晦氣話一樣。做柿餅賣也講究吉利。張桂花的話,明顯詛咒自家柿餅賣不出去嘛。

張小鳳看一眼張桂花:“羅旺家的柿餅賣出去不少,前日我看見她去村口沽酒了。”同羅綺年相處久了,她發現羅綺年為人爽快。不記仇,不計得失,一心一意為這個家打算。

韓父面色稍緩,就說是吃食總不至於爛手裡。羅綺年有些意外地看一眼張小鳳,想不到她會幫她說好話。張小鳳被她看得不自在,垂下眼眸,一如既往的低眉順眼。

“哎,還有李二妞家的。聽說李二妞因為曬柿餅把家裡的活計全不沾手,這下柿餅賣不出去被她娘狠狠地收拾了一頓。哎喲,可憐那小姑娘呀,還是大嫂的手帕交呢。”

韓父稍稍陰轉晴的臉瞬間黑如潑墨。

羅綺年擔憂李二妞,打算午飯後抽空去看一眼。

張桂花還在喋喋不休地細數村裡虧本的人家。

羅綺年打斷她:“左右等娘和四弟回來就知道了。”

“結果都一樣!”張桂花翻白眼,咿咿呀呀哼起鄉間小調。她嗓門大,穿透力強,唱起歡快的小調別有韻味。

十一月大雪節氣,恰巧五日大集。太陽將將露臉,街上已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韓母年過半百,如此熱鬧的集市也不過碰到過幾回。被人們忙碌燦爛的笑容感染,她多日愁苦的臉龐暈開歡喜的笑。

兩人在攤前站了一小會兒,都沒有人來問。韓母有些著急了,怕柿餅剩在手裡下午還要拉回去。

“賢兒,咋,咋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