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帆帶領劇組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拍攝外景,渾然不知自己已經被蘇浩和袁雯雯“夫妻倆”合夥給陰了。
蘇浩估摸了一下,等潘江帆拍完所有外景回到京城的時候後期製作基本上已經完成近半。
到那時候,即便潘江帆再怎麼憤怒也於事無補。
除非他自己掏腰包重新制作,否則只能眼睜睜得看著木已成舟。
袁雯雯顯然也深知這一點。
前幾天她還擔心走漏風聲。
到後期加工正式開始了之後她就完全放下心來。
袁雯雯沒有辜負潘江帆的“期望”,幾乎每天早晚都去檢視。
……只不過依據的是她自己的要求。
蘇浩跟著也去了幾趟,名義上是關心一下電影的後期製作進度,但真正的目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是蘇浩去了幾趟,孔心茹都不在公司。
蘇浩一度以為孔心茹已經辭職了。
後來聽其他人閒聊才搞明白,孔心茹只是在這家公司掛名藝術總監,大多數時候並不在公司裡上班。
來都來了,蘇浩總不可能沒找到人就直接回家補覺。
他跟著袁雯雯進了工作室內部,觀摩後期製作公司是怎麼將一個個鏡頭最終變成一部電影的。
後期的第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剪輯。
通常來說劇組是會請專業的剪輯師。
不過這家後期製作公司也承接電影剪輯工作,所用的剪輯師也是國內數一數二的。
為了壓縮後期製作的週期為排片提供更大靈活性,剪輯也外包給這家公司了。
現代電影的剪輯早已不是以前拿把剪刀和膠水的剪和接。
所有工作都在一臺電腦上完成。
蘇浩看著剪輯師飛快的瀏覽每一個鏡頭,取捨之後或按照時間順序,或打亂順序剪輯在一起,完成初步的剪輯工作。
袁雯雯給蘇浩這個外行擔任解說,小聲講解道:“剪輯被公認是電影最後一次創作過程。課堂上提到過的各種敘述手法,包括各種蒙太奇的運用,大都是靠剪輯師的手來完成的。一些敘述方式非常複雜的電影導演大多會親自參與到剪輯工作當中來,以免最後剪輯的效果不符合自己的預期。但是潘導的這部電影敘述手法並不複雜,所以潘導才放心交給剪輯師。但即便如此,剪輯的再次創作對整個電影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法國導演戈達爾甚至說‘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
剪輯師快速將幾個鏡頭順序打亂剪接之後再次播放,原本平淡無奇的鏡頭就變得靈動起來。
袁雯雯不住的點頭。
作為一位導演系學生,能看到國內最頂尖的剪輯師進行剪輯工作,這樣的機會絕無僅有,她非常專注。
這位剪輯師顯然是將袁雯雯當成潘江帆的全權代表,不時還同她商量一下鏡頭的組合、運用。
袁雯雯作為一名新人導演的稚嫩在此時顯露無疑。
她非常坦誠地說道:“我只是個學生,前輩您按照自己的想法剪輯就行了。”
“那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