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吧,《三代人》播得挺好的。而且還不是熱播的那種好,是全維度大爆的好。在這種情況下,說淩穗歲深度參與劇本創作,就是對她的贊美和褒獎了。
以前歲絲頂多吹她眼光好,現在可以直接吹淩穗歲有才華,是編劇界的伯樂。
別的演員粉絲都吹自擔合作了xx班底,可惜歲絲很少有這個機會——比起合作知名編劇,淩穗歲通常是和別人合作後,讓對方成為知名編劇。
總編劇在接受採訪時,完全不吝嗇於對淩穗歲的極致誇贊。無論是拍攝時的演技,還是劇本創作階段她提出的想法,編劇對她的形容都是“頂級演員”。
“其實在前面幾版劇本中,幾個女主角是不同姓的。”
編劇說:“歲姐就提過意見,問我們為什麼要故意這樣設定呢?她知道不同姓的三代母女具有更強的諷刺意味,但這部劇的核心焦點不該是她們的痛苦,而是她們如何應對生活,怎麼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市場上對“大女主”、“女本位敘事”的概念比較籠統,也經常有爭議,淩穗歲演過好幾部大家心目中的女性主義作品,也不敢說自己對這個議題有多麼深的瞭解。
她提出這個意見時,其實想到了白薇。她已經拍過了白薇的痛苦和掙紮,那新作品也許可以進入新的階段,去探索無數個白薇的未來了。
《三代人》在創作階段的定位一直是都市親情劇,在播出後收獲了“女性主義敘事佳作”的好口碑。而主創們的初衷,只是想創作一個溫暖的,動人的,還帶點喜劇元素的群像故事。
歷數淩穗歲拍過的相關題材作品,《三代人》或許不是口碑最好,拿過獎杯最多的,但的確是大眾層面知名度最高的。
她拍《浪潮之下》,年代劇紮堆開機;她拍《如夢令》,權謀劇也當過一段時間的風向標;
現在她拍的《三代人》,以集均播放量1.5億的好成績,終於脫離了“幾億票房在華國只能算小眾電影”的範圍,應該能吸引到不少同行跟風,畢竟現代都市劇的成本比上面兩個都低。
拜那歲皇,如果長劇市場真的能再出現一個包賺——至少是作品到達及格線後,輕易不會賠本的題材,那某些公司就還能再茍一茍,相當於淩穗歲間接拯救很多打工人的工作了。
誰說影視寒冬就不能出爆劇?淩穗歲帶著新劇告訴大家,大盤低迷是結果不是原因,只要有好作品,觀眾並不會拋棄長劇。
要說《三代人》還差了什麼,那就只能是長尾了。
非常可惜的是,各平臺在六月份上的新劇差了點意思,《三代人》會員收官後,大盤就一路猛跌,從四億跌到兩億。接了《三代人》檔期的水果tv新劇,目前還在打集均一千五百萬保衛戰。
說實話,這個成績在水果tv裡算是比較好的了,畢竟集均幾百萬才是水果的常態,但它接檔的可是《三代人》,主演們難免被嘲給機會也不中用,潑天的富貴都接不住。
歲絲不關注別人的成績,她們只遺憾於很多觀眾在五月份充的會員月卡已經到期,水果tv在六月份的拉新又被打回原形,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三代人》的長尾。
比歲絲更遺憾的,就是各位資料博主。
《三代人》的播放量跌幅和大盤的跌幅曲線非常相似,說是這部作品撐了兩個月大盤毫不為過……現在七月份了,各平臺還有能打的新劇嗎?
大多數人的看法比較悲觀,尤其七月份還上了一部非常強勢的商業片,《魔法優等生》。雖然電視劇和電影不同賽道,但觀眾們的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