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下車間指導工作,看到一位同志電焊技術不大對,我就主動上去想跟他說說話,結果那位同志摘了護目鏡,露出一雙烏溜溜的眼和大麻花辮子,特別開心的朝我笑。”
“愣是把我給笑愣了。”老爺爺回憶起青春歲月來,滿是皺眉的臉上還帶著幾許甜蜜和羞澀:“那時工廠裡很少有女同志,還笑得特別好看。”
“幸好當年我語氣還行,要不然就沒有這一大家子囉。”老爺爺樂呵呵的牽住老奶奶的手。
不久後,辛健生和薛春梅開始交往,那個年代,沒啥娛樂活動,約會就是每天吃完飯後,到附近的莊稼地裡,山裡去散步。
一年後,兩人領了結婚證書,那時家裡條件不好,也沒有婚宴這一說,就沒有辦任何結婚儀式,只是買了點水果糖,在單位宿舍發了一圈,就算正式結婚了。
“當年我家裡條件艱苦,結婚要買的東西,我都買不起,還是春梅悄悄塞了我錢,補貼我,才買足的。”
每個年代,結婚需要用的外在物品都不盡相同。
60年代,結婚用品必須要湊夠36條腿或72條腿,就是指床啊、櫃子啊這些東西的腿兒,70年代流行‘三轉一響’即腳踏車、手錶、縫紉機加收音機;80年代,“新三件”出爐,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90年代則是彩電、空調和錄影機。
到如今,秦心悅自己總結的新世紀‘三大件’,房子,車子和票子。
隨著歲月的變遷,這一件件結婚用品也展示著大家的生活正在逐漸變化。
老人提到以前的苦日子時,眼裡隱隱約約閃爍著淚花。
要擱今天,還想這麼‘樸素’的娶老婆,那是壓根不可能的。
“我真的要謝謝春梅在當年願意嫁給我這個窮小子。”
“瞧你瞧你,一把年紀了還在晚輩們面前哭,羞不羞啊。”老奶奶一邊嫌棄,一邊用皺巴巴的手幫老爺爺擦眼淚:“用現在的話說,你就是以前廠裡的廠草哩,能嫁給你,廠裡的女同志們不知道多羨慕我。”
秦心悅被老奶奶的形容逗樂了,這真是一對活寶。
後來的故事麼,自然是開掛走向了,兩位老人生了兩兒一女,這三個子女都非常爭氣。
大兒子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趕上了做生意的好時機,當起了大老闆;二兒子原本是老師,後來出來開補習培訓班,逐漸擴大培訓機構;小女兒是海歸,目前在一家世界五百強做高管。
今年正好趕上兩位老人結婚60週年紀念,子女們商量著,當年沒條件,辦不了婚禮,現在有條件了,不如今年補一個吧。
子女們先是悄悄將想法告訴了老爺爺,老爺爺當場贊同,他還囑咐子女們瞞著老奶奶,想要給老奶奶一個驚喜。
可這都一起生活了一輩子,能有什麼事情瞞得過老奶奶啊,一家子才暗中準備了三天,就被老奶奶看出了破綻。
之後便是兩位老人一起上dear來了。
提前看破老爺爺和子女們這件事,老奶奶還挺自豪:“哼,就你們那點智商,還想瞞著我,我啊,只有裝看不到,沒有真看不到的事。”
老爺爺和子女們忙聲說是。
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感滿滿,就連秦心悅都被感染了。
老奶奶教育完老爺爺和子女們,又忽而轉頭對秦心悅,開始傳授經驗:“小姑娘啊,我跟你說,這夫妻生活在一起呢,你要做到心裡有數,但有時又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才是長久之道。”
秦心悅抿唇一笑,雖然她和老奶奶的觀點不一定相同,但還是老老實實的說:“知道啦,謝謝奶奶指點,那你們想在哪裡辦婚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