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後,史慧雲就寫信來告訴古青煙,她和趙子誠的事情定下來了,因為她的父母遠在京城,所以親事就是寧王妃做主,拿著她的生辰八字與找家交換了更貼,這樣就算是定下了親事,因為她和趙子誠都不小了,所以,婚事定在半年後,她就在寧王府出價,她寫信回去,她的嫁妝就會從京城運送到寧王府等等……
又過了兩個月,五月了。
百姓的日子更難過了。
雖然種下了玉米和番薯,但畢竟還沒有收成,而去年存下的糧食,普通百姓基本上已經吃的差不多了,有的貧苦人家已經完全沒糧了,北地又開始漸漸的亂了起來了……
本來這個時候,應該上報朝廷,讓朝廷拿銀子買糧食來賑災。
可這幾年,朝廷根本就沒有銀子,應該說,從大楚成立到現在,幾十年,朝廷根本就沒富裕過,大楚的太祖打仗是一個好手,可管理國家就不行了,大楚的國情一直都很普通,百姓們也僅僅只是過了幾十年的平淡日子,根本就說不上富裕,百姓都不富裕,朝廷怎麼可能富裕得起來?再加上邊境基本上都在打仗,打仗是最耗費糧食和銀子的……
寧王寫了奏摺上去……
一去一個月都沒有音訊,索性,寧王府也沒有完全依靠朝廷,寧時在認識古青煙之後,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早就籌集了銀子,讓人去南方中原一帶買了糧食回來,然後在北地百姓快要走上絕路的時候,寧王府開始發糧食賑災……
北地的人口在全國來說算少的,只有五百萬人口左右。
大楚的人口大概在四千五百萬左右,北地三省的面積幾乎是大楚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但人口,卻只有八分之一不到。造成人口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北地貧瘠,不適合做農作物,而且冬天太冷了,冬天冷的人基本上不敢出門,每年冬天都會冷死不少人。
北地的冬天差不多有四五個月那麼長,而且一到冬天就是下雪,下大雪,冬天實在是太冷了,人們基本上不出門,不工作,所以導生産力低下,這也是造成北地貧瘠貧窮的一個重大原因。
寧王府一直都算不上富裕,因為,寧王府養著軍隊,所以軍隊名義上是屬於國家的屬於大楚的,但大楚的財政一直是赤字,所以軍餉什麼的十個月有七八個月都發不出來,都是寧王府自己花錢養的,不只是寧王,其他的軍隊情況也差不多……
這幾十年,寧王府的錢基本上都用來養軍隊了。所以這次賑災,寧王府只發下去了大概夠百姓們節衣縮食一兩個月的糧食……所幸,大概一個月之後,就可以吃嫩玉米了,嫩玉米之後一兩個月秋收就到了……
今年的老天爺還算給飯吃,年豐還算不錯,沒什麼天災,地裡的糧食長的都還不錯。
只要熬過三個月,北地就可以迎來豐收了,寧王府發下去的糧食,讓北地慌亂的百姓暫時安定了下來,安心的過日子,等待著秋收……
古青煙最近一直在想怎麼才能讓生産力上去。
現在這個時代的糧食産量低,有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種子,二十一世紀的種子都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改良了再改良,才有那麼高的産量的,可她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做不到。
第二就是肥料。這個也不是她擅長的,這個時代就只有最原始的人工肥。什麼複合肥之類的,根本就沒有,她也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製作肥料。
第三就是生産工具的低下,二十一世紀,耕地有機器,收割糧食有機器,很多事情都有機器,機器操作簡單,工作能力強,有了機器的幫助,一個人可以種很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