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當醫生遇上不正經系統> 第776章 不是頸椎病,而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6章 不是頸椎病,而是…… (3 / 3)

脊髓是中樞神經的一部分,位於脊椎骨組成的椎管內,上端連線延髓,兩旁發出成對的神經,分佈到四肢、體壁和內臟。脊髓中,頸部脊髓尤其重要,一旦發生“故障”,可導致頸部以下的肌肉和器官功能喪失,危及生命。

該病病程緩慢,病程較長,主要症狀有感覺、運動、括約肌功能障礙和反射改變等。其中,感覺障礙最常見的首發症狀為頸、背部的自發性疼痛,常產生於運動障礙之前,自上向下發展。而運動障礙頸髓髓內腫瘤則先出現肢體無力、肌肉萎縮、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症狀。

一些脊髓內的腫瘤早期症狀往往被誤診為頸椎病、腰椎增生等,因此,陳俊提醒,如果伴有肢體麻木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都要到醫院及時就診,確定是否是脊髓內腫瘤導致。確診後應及時尋求醫生幫助,儘早去大醫院專科手術治療。

……

無論是迷走神經刺激vns)手術,還是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患者在術後都要接受專業的程控醫生的調控治療,透過刺激引數與藥物配合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而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和疾病的持續進展,術後程控就成為了一項長期的治療行為。

但是,在省一醫,很多患者都是異地過來做手術的,做好就回家去了,畢竟,長期呆在h市,成本太高,定期前來複查,也是舟車勞頓,花費不菲。

所以,為了方便患者治療,省一醫研發了一門“遠端程控”技術,這門技術,是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程控醫生與患者實現線上交流,並最終完成程式設計和調整的全部治療過程。

陳俊對這門技術也很好奇,所以,在神經外科,這個遠端程控專案正式啟動的這一天,也來湊了下熱鬧,參與了一場遠端程控治療。

那是一名來自六百多公里外的一名癲癇患者,得了難治性癲癇,透過服用各種藥物,症狀時好時壞,最明顯的就是四肢抽搐、抖動,有時候持續好幾分鐘,發作起來跟時下最流行的手機app“抖音”有一拼。

每次去醫院看病,都是由家人陪著,最擔心的就是去的路上,患者有癲癇發作。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時候,患者父親陪著去,這多半沒問題,但是,父親是家裡的頂樑柱,得工作,得賺錢,有時候走不開,所以,就由母親陪著,但是,據患者家人說,一次來就診的路上,正要下火車了,患者癲癇突然大發作,導致沒能及時下車,結果,就坐過了站。

所以每次患者母親陪同患者來看病時,總是提心吊膽,生怕出什麼狀況。

大約是去年,省一醫神經外科的醫生建議患者做迷走神經刺激手術,手術可以透過後期的引數調整,有效的改善病情,但這種“電子藥”在植入身體裡後,需要定期到醫院程控。

患者的家人就商量,是否要給患者做這個手術,畢竟是手術就會有風險,作為家人肯定很擔心。

經過家裡親戚長輩們的好幾天的商量,也透過網路細緻瞭解了這個手術,最終,患者一家人決定了做這個手術。

手術是副主任醫師趙海峰主刀的。這是一個微創手術,不需要開顱。

患者的病情,吃藥治不好,也不適合做切除手術,似乎,這個迷走神經刺激手術是很好的一種選擇。

迷走神經刺激術大約是這樣的,首先經由外科手術將線圈放在左頸部內的迷走神經上,並且將刺激裝置埋在胸前,接著在每一次的病患就診時,醫護人員透過儀器來調整刺激裝置中的引數與模式,機器就會依照設定好之模式,自動刺激迷走神經來達到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

然後,患者就手術了,相當順利,手術後三天就辦理了出院,回到了家裡。

術後,自從機器開機到現在,經過幾次程控後,患者的癲癇發作得到了很大改善,抽搐抖動已基本沒有了,只是有時還會有失神和眨眼等小發作。

患者的父母之前陪著兒子去醫院複診、開藥,現在則變成了陪著兒子去醫院做程控,透過調節引數管理病情。

但是,每次母親陪著去的時候還是提心吊膽,雖然比原來輕鬆了不少,但畢竟舟車勞頓,一路奔波,每次還得請假。

又不是什麼事業單位、公務員,患者的父母都在民營企業工作,在民營企業,想請假?呵呵,經歷過的人都知道,不是那麼方便的。上司即便同意,也會唧唧歪歪。

然後,省一醫神經外科這一次“遠端程控”專案正式啟動,他們聽說後,就迫不及待地要求第一個體驗,願意做這個“小白鼠”。

喜歡當醫生遇上不正經系統請大家收藏:()當醫生遇上不正經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