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你對於小說,能夠駕輕就熟,這是一種境界,很好啊。”張帆贊成。
“好在哪裡?願聽指教。”林軒認真的傾聽。
“文章是案頭山水,寫作是語言藝術,思想境界,綜合勞動,組織運用,就如詩詞富有音律的美,文學的眼光筆觸,我們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道德標準,衣著飲食,建築形式等,感知的認知的,共同構成了文明,不同的文化視野,每人的感觀的不同,融入文字,就是一種再現提煉,透過文字的深加工,成熟了思想,這是一個由淺表到深度的過程。至於體裁,看自己適應和喜歡了。”
“是了,文字的作用,意義非凡,文字的歷史的書寫,就是古文化的再現。”林軒端正一下坐姿。
“我是這樣寫入文字裡的,比如說,建築是流動的歷史,每個城市都有他獨特的建築風格,是歷史的延伸,都是無聲的訴說,文字呢,也是無聲的表白,作者是努力透過作品,表達你表層下面內在的東西,是創造挖掘延伸,理解並用你的熱情去喚醒觀者的熱情,是無聲的語言,音樂撼動心靈,音樂喚醒聽力的美感,文字呢,與音樂産生了通感的文字,才能描繪出音樂的美妙,雄渾與廣闊。所以,泰戈爾是在富有文學藝術修養的家庭長大,他的作品容納磅礴,字裡是人格的魅力與創造,也是廣博的知識的綜合,大量的讀者開啟了心智,可以當之無愧的說,文字的作用,意義非凡……”
“我總是在你的語言裡找到感悟,對於我大有幫助……”林軒認真的傾聽。
張帆侃侃而談,“山川不同,風俗不同,歷史人文地理不同,也就存在文化的差異。我感覺最痛快的是,我們能夠坦蕩心懷,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雖然也還是不求甚解,有一點點明白,也還是收獲。”
“賞奇析疑,單只一個科目,中文就已經博大精深,波瀾壯闊,這無限廣闊的天地,一生也暢遊不出來,我不能窮究,試著慢慢的去理解,你教會了我許多,包括寫作和人文世事,我想,文學素養離我還遠,我是笨鳥慢飛,還需要積累學習,慢慢進步。”
林軒由然的敬佩的表情讓張帆想起了在學校時,她幼稚的神情,那個時候,就是這種純樸吸引了他。張帆陷入回憶之中。
“你在想什麼?”林軒笑。
“你讓我想起了你在學校的課桌上,那個還充滿了稚嫩的臉,我就是從那個時刻起,欣賞你這個人,純潔心靈,謙虛好學,具有進步的良好潛質。你已經很用功了,這是一種向上的進取態度。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這就是收獲的碩果。”
“是嗎?”林軒笑,“從我認識你的那一天,學習考試,遇到困難波折,你沒有抱怨的時候,這讓我有一種感覺,感覺你一直是很堅定的人,張帆,我好奇了,你沒有失落和低迷的時候嗎?”
“我哪有那麼無堅不摧啊?哈哈,遇到挫折,我會對自己說,任何時候都要有激情和信念。我們的命運與這個時代特緊緊聯系在一起,我熱愛生命,坦白的說,我也想不明白很多事,但是我喜歡思考,也想讓自己靜下心來,除去一些浮燥,也許出現在你的面前,我已經做了調整,於是,你感覺我從來都是振作的,陽光的,因為我不想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你,影響到你的心情。遇到寫文章,寫不下去,我不會冥思苦想,而是放下筆,走出戶外,看看雲彩,看看你,然後,再拾起筆來。這就是樂趣。”儒雅的張帆總是給人氣定神閑的感覺。
“也許應該說,人類的感情豐富,人生的河流湍急,於是攙進太多的雜質。”
“湖水明淨,我看到了你眼裡的澄澈。”
林軒笑一笑,“不是,這是表面吧,比如賞心悅目,有人用心聽,有人用耳聽,對音色滿足感,需要捕捉。是表達的方式不同。”
明亮的陽光下,林軒洞見了張帆明亮的眼睛,透射出許許的溫情。
與張帆一席話,讓林軒覺得身心通透。張帆是她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少了這個朋友,她的人生會黯然失色很多,只是那一時刻,她的思想還沒有意識到這些深度。
…………
…………
黎曉風跑進公司的洗手間,開始嘔吐。
坐進辦公桌上她還在想,這兩天不知是怎麼了,吐了兩次了。是不是吃壞了什麼東西?
這兩天她什麼也吃不下,滿腦裡都是李濤的糖蒜。她有點後悔,李濤堅持多帶回大瓶的糖蒜,不如帶回來好了,白白胖胖酸酸甜甜,想想真是好吃。坐回辦公桌前想得她饞涎欲滴了。
我想吃糖蒜,豆醬。她打出的字,又擦去。我這是怎麼了,只想著吃。隔著千裡,要人傢什麼糖蒜,黎曉風啊,你有點出息,好不好?上次打出的字,她懊悔了。李濤不會笑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