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建築,還不如說是一棟土房來得更貼切點。
矮平的房子坐落在那兒,因為地段的緣故,如果不走進的話很難發現這兒還有這樣一棟土房。土房就只有一層,順著斜坡走下去,很快就到了。
四下打量了一番,看了這兒的地勢我忍不住說道:“怎麼會有人將房子建在低窪地帶?這要是下雨的話,這裡不是會被淹掉?”
一旦下雨,水往低處走,就算沒有把這兒給徹底淹沒,水面沒過地板也是必然的。
“這個我也不知道呢,只是有聽人說過,說這兒不是複讀班建的,也不知道是誰遺留在這兒的。後來複讀班搬到這兒,覺得這個土房子還不錯,就拿來充當學生跟教師的食堂了。”
“這兒就是食堂?”
看來這複讀班的老師還挺懂得怎麼利用周圍的一切呢。
看著那緊貼著地面綿延伸向土房的水管。
雖然房子是老舊的,不過該有的現代便利設施,這兒也是有的。
土房子,不算小,至少足夠容納所有的學生就餐。房子因為低矮,所以光線不是很好。不過因為是土質結構的緣故,裡頭倒是比外面還要清涼。
我算是明白為什麼複讀班要將食堂開設在這兒了。
畢竟這大熱天的,如果吃一頓飯都要冒一身汗的話,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
都會覺得煩躁呢。
複讀班請來負責做飯的婆婆看上去應該是附近的村民,聽吳聰南說,這個婆婆是個孤寡老人,無夫無子的,所以一直都住在複讀班裡。
婆婆雖然已經上了一把歲數了,不過看上去精神頭還挺足的,而且記憶也還不錯。當輪到我排隊打飯的時候,婆婆還不忘掃了我一眼,隨即說道:“呵呵,新來的小鬼嗎?”
“是的,婆婆你好。”
這一把歲數的老人,居然一眼就看出我是新來的,看來對於這複讀班裡的其他同學。
老人家記得非常的清楚。
“插班生嗎?”一邊慢悠悠的往我的碗裡頭添飯,老婆婆一邊咧著嘴笑道:“呵呵,這有多久沒進過插班生了?”
多久沒進過?
老婆婆的這一番話有點奇怪了。
“婆婆。這複讀班難道以前也有過插班生嗎?”
“哈?以前啊……”
因為聽到婆婆剛才的話,我忍不住多問了一句。不過可能是因為我的突然插話打亂了婆婆的思路,被我這麼一問,婆婆反而有些記不起來了。
鐵勺放入鍋內,有一下沒一下的攪著,婆婆說道:“以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