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相同的本體。
林麗雲這個名字,跟記事本上的一模一樣,也就算了。可就連張興業那個名字,也是完全一樣的。
至少肉眼看上去,這兩個名字完全相同。
當眼前的這一切驗證了我之前的想法後,我反倒有些不能接受了。
這兩個名字,莫非是有人刻意模仿這本記事本的?
正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這個。我也不例外,可當這個想法從腦海中冒出後,下一刻立馬就被我給推翻了。
不可能。
這樣的事根本就不可能。
這一本記事本是我無意中找到的,而且還是在林中找到的。這個複讀班的學生,沒人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到林子裡頭閑逛。
若是沒去過那兒,又怎麼可能找得到這一本記事本呢?
就算這本記事本原本並不在那兒,是被有心人刻意偷藏在那兒。
那也不可能是我們這一屆的學生幹的。
因為那個放有記事本的鐵盒子,上頭的鐵鏽絕非幾個月甚至幾年可以形成的。那是在地底下放了許久,在自然環境下生出的鏽跡。
一屆複讀班也就一個暑期而已,那個鏽跡斑斑,鏽到幾乎打不開的鐵盒子,根本不可能是班裡的同學做的。
同樣,這兩個名字。
也不大可能是這個複讀班的學生做的。
老師所謂的惡作劇,所謂的同學之間的惡性競爭。
根本就不成立。
捏著記事本的手,力道不禁又大了。原本心裡頭就懷疑事情不對頭的話,在驗證心底的一絲猜測後。
內心更加不安了。
這兩個名字,不用說。跟記事本上的一模一樣,絕對都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
在確定了這一件事後,我先將那兩張紙收起來,隨後繼續研究這一本記事本。
這一本,我已經偷偷的研究過好幾次了。卻始終搞不清楚,這上面的那些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尤其是那些被紅筆劃去的名字。
有什麼深意嗎?
一頁一頁的翻著,一個名字一個名字的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