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讀班也有快二十年的歷史,從一開始創辦,複讀班便是個神奇的存在,它只入取資優的學生是從創辦開始便有的。
那個時候從複讀班裡頭走出的複讀生,成績皆非常的優異。複讀班的學生,資質好,老師也是精英中的精英。
這樣一個由精英組成的複讀班,教匯出來的學生自然是同屆同學中靠前的。
複讀班,一直都以優異的成績霸佔那一年高考榜單的前幾名。為了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也出人頭地,父母都是挖空了心思要將孩子送進去。為了能教導處更加優秀的學生,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屆比一屆還要嚴厲。
嚴厲的教學之下,同學們的神經自然是高度緊繃的。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將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學習上,複讀班的的教學幾乎可以稱之為苛刻。
對於學生精神上的教育,幾乎可以稱之為殘忍。
可是隻要能教出成績優異的學生,這些事情,在老師跟家長的眼中,竟然都成了可接受的一切。
雖然教學的壓力非常的大,但是好在複讀班一直都有一個平衡點。每一個人都維持著這個平衡點,大家都忘我的學習著。
努力的學習,有回報自然也就可以接受了。
每一屆都是這樣,為了學習可以忘記一切,甚至於連最正常的休息都給遺忘了。
可是維持平衡點卻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不管是什麼樣的平衡點,總會出現一兩次的意外。
十五年前的那一屆,便是這樣的意外。
那個時候,複讀班中途入取了一名學生。據說是一名很聰明的學生,因為家人希望他可以成功的跳級,所以在經由學校的同意後,那這名從未參加過高考的同學的學生直接以複讀生的身份進入這個複讀班。
複讀班從未有過這樣的先例,這個同學的加入,讓其他的同學百感壓力。尤其是當發現這個同學的學習方法跟所有的人都不一樣後,複讀班的平衡點開始發生偏移了。
不需要努力的同學,卻可以取得比任何人還要優異的成績。
不管換成誰,這心裡頭都非常的不舒坦。
那個插班生的出現對於這個複讀班的其他學生來說,就像是無情的嘲諷。他在對著其他的同學闡述了一個可悲的事實。
這個世上,是存在著不需要努力,只需要天賦就可以贏得一切的資質。他跟他們那一些需要沒日沒夜攻讀的學生不一樣,他只需要付出一點點的努力,就可以取得比別人還要多的回報。
插班生的存在,對於複讀班的同學來說,就是一種煎熬。他呆的時間越長,專屬於這個複讀班的平衡點就偏移得越遠。
很快的,就有人受不了這平衡點的偏移,在壓力之下自殺了。
學生的自殺,在學校裡頭,應該也算是常事。尤其是高三這個關鍵的時刻,已經高考過一次並且失利的複讀生,因為受不了壓力而想不開,以至於走向死亡。
大家都可以理解。
一開始,是有一名學生自殺的。那個時候複讀班並沒有引起重視,在一週一次的與外界的接觸中,將那個學生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