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他所知,淮安王是“八王”中較為搖擺的一個。
與私底下疑似擁兵的靖王不同,淮安王身在富庶,商業發達,士族林立的“淮水道”。
王府手下的產業商鋪極多,大運河上來往的一艘艘船,其中為數不少,背後都有著淮安王的影子。
那些航船,每時每刻,也都在給淮安王的錢袋子裡賺銅錢。
故而,這位王爺難免沾上商人稟賦,慣於“多方押寶”。
當初女帝登基之初,淮安王也是率先送上賀表的。
“八王之中,淮安王是對皇位貪念最弱,同時也是最值得拉攏的一個。”
這是趙都安查閱資料後,得出的判斷。
因商人稟賦,所以淮安王身處局中,為保利益,既不想背叛以靖王為首的“八王”聯盟。
也不想得罪死女帝,擔心遭到清算。
甚至連匡扶社,他都是個中立態度。
多方押寶,對哪一方都不完全忠誠。但又因手中有大筆錢財,一定程度上,也會決定各方勢力博弈的天平的分量。
“呵,新政頒佈不久,朝廷開市的訊息傳出,其他王爺還沒做出明面反應,淮安王就急不可耐,將女兒派過來……”
“進京後,又忙於與各方打點關係,只怕做的還是蒐集情報的工作……
這個才女郡主,就像淮安王的耳目,來親眼看一看朝廷的變化,判斷局勢,以此評估女帝坐穩江山的機率……”
“恩……若是這般,那找到我,也不意外了,是奔著親眼看看我,瞭解我底細的目的……”
趙都安一邊朗聲笑著。
心中同時有諸多念頭閃爍。
……
這麼好說話?
徐君陵美眸略感詫異地看了他一眼,正對上後者似笑非笑的目光,不由目光低垂,道:
“使君有此容人雅量,不愧為皇姐看重之能臣。”
前半句是答謝,後一句既是稱讚,同時,也彷彿藏著幾分,似有似無的陰陽怪氣。
正如趙都安猜測那般,徐君陵今日過來,目的便是掂量下,這位京城炙手可熱的寵臣究竟有幾分成色。
是何種性格,行事作風的人。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天下這座棋局上,想要準確落子,必須擦亮眼睛。
但如何見面,接觸試探,又是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