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地官員們,則趁機作為反攻的契機。
裹挾著數日以來的醞釀的情緒,以今日為契機,在高廉率先開炮後,這些人大有群起而攻之的架勢。
儼然一副:
你若再抓著不放,就是逼迫我們整個太倉府亂給你看的模樣!
而若一府之地,朝廷架構癱瘓,這份罪責,趙都安扛不住。
陽謀!
逼宮!
這一刻,雖遠遠不如,但趙都安竟恍惚有種昔日女帝在玄武門,面對成千上萬的叛軍的感受。
逼宮……不只是刀與劍,血與火的武力政變,還可以是不見硝煙與血腥,只停留在口舌之間,卻亦然威力十足的戲碼。
“大人……”
旁邊,御史陳紅饒是見慣了大風大浪,也有些額頭見汗
——他擔心,趙都安一意孤行,最後真搞的地方大亂。那等回京後,面對滿朝文武的彈劾,女帝很有可能為了保護面首,將他這個“副欽差”丟出去,平息朝臣的怒火。
就連站在趙都安身後,沒有入席,充作護衛的錦衣校尉們,也面色緊張起來。
然而,面對這風浪,趙都安卻有如一粒漆黑的礁石,任憑大海洶湧,巋然不動。
他放在桌上的右手,只在輕輕的敲擊,好似在默算時間。
突然,菊花臺外,傳來馬的嘶鳴。
繼而,有小官吏慌慌張張地奔跑進來,臉色發白,額頭見汗,險些將靴子踢掉:
“不……不好了……”
霎時間,堂內對趙都安的圍攻聲浪短暫一遏。
高廉扭頭望去,眉頭緊皺,生出強烈的不安:
“發生何事?慌慌張張?”
那名小吏近乎尖聲道:
“兵……那些士兵,正在城中抓人!……城門守軍,和衙門的官差也都被控制了起來!”
什麼?
宛若一顆石頭,狠狠砸入湖泊。
這一刻,難以置信的情緒,從一眾官員心頭湧出。
伴隨著強烈的疑惑。
“什麼兵?哪裡來的兵?!”
按察使劉季猛地站了起來:
“奉誰的命?誰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