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都安哈哈大笑,命人搬來座椅,繼而笑道:
“只要郡主不嫌這一屋子男子沉悶無趣,想坐到天明,我都奉陪。”
眾人皆笑。
董太師今日心情不錯,笑眯眯對他道:
“你這倒是想差了,今日這慶功宴的風采,一半歸你,一半怕是要歸郡主了。”
“哦?”趙都安不解。
旁邊的禮部尚書解釋了幾句,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佛都鬥法後朝廷舉辦章臺宴,亦是傳統,最早,是當年太祖皇帝定下的。
彼時,鬥法的風采給朝廷高手壓下。
擺宴,目的就是找一群詩文很好的文臣雅士過來,做詩吹捧,彰顯皇室武功。
但後來……皇族傳承逐步勢弱。
這章臺宴,就成了一個類似“文會”一樣的地方。
臣子們依舊宴飲作詩,卻不是為佛、道、朝廷,而是為了自己揚名。
詩文的主題,也不侷限於“鬥法”。
因時節在秋日,便也多了以“秋”為題的詩詞,或更寬泛的,以“人生際遇”為題。
“所以,今日既是我的慶功會,也是一場文會?”趙都安表情古怪。
心說,怪不得一路走來,沒看到多少武臣。
只怕,薛神策聲稱感悟劍道是假,躲避和文人比詩詞才是真。
怪不得,女帝之前跟他說,今晚會有文人作詩吹捧他什麼的……大概也是女帝安排的。
目的是趁此,向天下展示朝廷的強大,以追昔日太祖朝榮光……可以理解為,一種政宣手段。
而這位有“江南才女”之稱的徐君陵,最擅長詩文……算是來到主場了。
“倒是我知識淺薄了,那之後,煩請郡主為本官做幾首好詩如何?”趙都安笑眯眯調侃。
徐君陵坐姿端莊,青蔥玉指捏著玉光杯,淡淡一笑:
“趙大人據說也有學士之銜,本郡主卻不敢獻醜了。”
周圍大臣都笑:
“郡主過謙了。”
“哈哈,莫要難為趙大人。”
他們都知曉,趙都安雖才能過人,對吏治經濟亦有洞見,卻從未寫過詩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