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今都還有村裡的老人,每次跟小輩們講古的時候,都要把這事說上一遍。
說不上是對祖上故土的思念呢,還是告訴子孫後輩,別忘了自己的根在哪?
楊萌家裡其實也有族譜,上面都是繁體字,楊氏四修支譜民國十五年,木活字本。
宏農堂
始遷祖[明]楊流漢
始祖萬錢,字齊美號選堂,世居jx省吉安府th縣金鰍形。
始遷祖流漢字巨川號仙航,明永樂二年自江西泰和遷湘南嶽州………
族譜上面什麼新舊譜序、源流序、家訓、家誡、傳、文契等等,反正楊萌大多數是看不怎麼太懂。
不過輩份的排序倒是都能認全,因為那個太好記了!
那就是一首詩,五言句。
昌啟明良魁,玉林子朝上,國永邦凝熙,士庶敦仁讓,文治光華遠,家聲禮教先,培材成大器,樹德有名賢,鳳夢前徽美,鱣徵後代隆,忠襄承祖澤,清白守宗功。
六十代的輩份排名,竟然能編成一首詩!
當然,楊萌不知道這首輩份排名詩,到底是哪個祖上編輯出來的?
反正族譜上面,就是有這麼一首。
小時候,楊萌覺得族譜上面的這些名字排列,都挺好玩的。
族譜上面,有一個倒樹枝似的示意圖,顯示出來你家,是從哪根支線上發展下來的。
“這………好吧!”
楊師傅覺得今天出門沒看黃曆!
本想收車的時候帶個活回去。
哪想到一番攀談之下,眼看著這要到手的一百塊錢就要飛了,不免有些小小的鬱悶。
碰上這麼一個,臉皮厚得跟鋼板有得一拼的孫子輩,開口相求之下,不答應好像有點那啥?
可一答應吧?
這他孃的,眼看著將要到手的錢,就這麼不明不白飛了,還得倒搭上不少油錢!
楊萌看到楊師傅臉上那鬱悶的表情,心裡一陣竊笑。
這個叔祖嗲嗲還真的挺好玩,就這麼幾句話,就把他架這裡上下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