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伐韓王、拔婁煩,出雁門,與單于戰於平城,率騎兵輕出被困在白登,但白登解圍之後漢軍仍追亡逐北,將匈奴勢力逐出忻定盆地和晉中平原。
此戰匈奴丟失了半個山西,被迫在平城、雁門左近與漢軍形成拉鋸之勢。
然冒頓單于屢屢侵擾大漢北邊。
劉邦問計劉敬,劉進獻策劉邦:“我大漢天下初定,士兵皆不想再戰了,與匈奴交戰,恐怕不一定能武力征服。且冒頓殺父自代,納了其父親的妻妾,從這傢伙行事來看,無情無義,不好搞,恐怕陛下你搞不定,因此我覺得不如長遠謀劃,等他死了之後,將匈奴留給後人解決為好。
至於目前不如用一些權益之計策。如陛下你如果能將長公主嫁給他,並且獻上封侯的嫁妝,定然能夠令冒頓單于心花怒放,然後立長公主為閼氏,以後有了孩子,定然是匈奴繼承人。以後每年給匈奴一點大漢的歲幣,多令孩子來大漢看看,到時候令大漢的飽學之士教導其禮儀。冒頓在的時候,冒頓乃是陛下的女婿。冒頓便不再,孩子登基,那陛下的外孫不就成了匈奴單于了麼。從來沒聽說過外孫敢和外祖父相抗衡的。
若是陛下不願意令長公主去,令宗室女詐稱呼公主也行,但就怕被匈奴知道了,不立其為後公之主,沒啥用。”
劉邦採用其建議,終究還是沒捨得讓自己閨女去,而是遣了宗室女和親冒頓單于。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
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獵驕靡;
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
屈辱的和親史便從此開始了,一直到如今。
時間拉的久一些,兩千年後的人重新回過頭來看這段歷史就會發現,誠然,劉敬所獻和親之策,其中心思想乃是以經濟援助開路,繼之以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滲透,最終達成同化匈奴民族於中原禮樂文化之中的目的。
然而,也正是因為此暴露出了這位西漢初年最傑出的戰略家和設計師對敵鄰的隔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事實上,匈奴民族對儲存自身的文化獨立性有較強的意識,並能自覺對抗漢朝的文化滲透。
當年堅決不願意作為漢匈和親的隨員,對漢朝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的中行說就曾給匈奴線上計策:“匈奴總人口不足大漢的一個郡,之所以強橫,就因為和大漢衣衫食物不同,因此從來不仰視大漢。
然而如今單于喜好大漢的物品,讓大漢不過花了點小錢,就令整個匈奴盡數歸了大漢。陛下應當將大漢送來的衣物,仍到荊棘之中,繼續穿著匈奴服裝,將大漢的事物扔掉,繼續飲匈奴的馬奶酒才是。”
如此糖衣舔乾淨,炮彈送回去的態度,怎麼可能將匈奴同化?
而且在劉進看來匈奴劫掠邊境乃是和大漢的結構性矛盾,和親不和親的有什麼關係?
若是匈奴吞的下你,伱再怎麼和親也無濟於事。
若是匈奴滅不了你,你不和親依舊是滅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