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紛紛揚揚。
然,此次辯論也僅僅是辯論,對眾人來說,避諱乃是枷鎖,去除了這樣一個枷鎖只會有人說帶久了枷鎖乍一不帶有些不適應了,沒有說若不給我帶枷鎖我不服,不給我帶枷鎖我不高興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此討論數日也便不再討論了。
而出使西域的議郎傅介子已經領著一百多人的隊伍到達了懸泉置。
懸泉置乃敦煌郡效谷縣境內西北邊陲的一個驛站,其周遭乃戈壁荒漠,少有人煙,方圓數十里,唯有此處方便落腳。
按理說,傅介子應當早就到西域了,然而找尋人手購置物品,再加上傅介子臨行前突然生病休養了一些時間,因此耽誤了,因此此時才算去。
說來此地名為懸泉置其還和貳師將軍李廣利有關係。
懸泉置緊靠山口,順山溝溯上盡山間,有泉水出,可供食用。因水從高臺流下,懸空入潭,號日懸泉。
當年漢貳師將軍李廣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渴乏,李廣利御史以掌拍擊石頭,仰天向上蒼起誓,,若能得隨則廣利如何如何,說完李廣利用佩劍刺山,緊接著飛泉湧出,以濟三軍,人多皆足,人少不盈,側出懸崖,故日懸泉。
眾使者前來,懸泉置的官員自然要小心伺候著。
此次出使與此前安排原太僕上官桀不同。
上次安排上官桀出使純粹就是想要攪和一下西域的這一攤渾水,沒有其他什麼目的。
而令傅介子此次出使西域,便是安排傅介子行合縱連橫之策,為圍剿匈奴做準備了。
或者說傅介子出使西域乃是整個大漢準備對匈奴有所作為的訊號。
傅介子自然知曉自己身上的擔子,啃著懸泉置送來的還冒著熱氣的餅子,傅介子思索著出使的第一步當前往何處。
西域三十六國,傅介子查閱了不少資料,對於各屬國的國情他也問過在長安為質的各小國王子。
經過一番思索,他將目光盯在了大宛國。
大宛善產良馬。
漢武帝太初元年,因皇帝聽說大宛產良馬,因此命使臣攜帶千金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換取,由於雙方意見衝突,換馬不成,使臣也被殺害。
漢武帝大怒,令李廣利兩伐大宛,終於在太初四年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此後大宛臣服大漢,漢武帝聽聞極為興奮,作《西極天馬歌》。
而傅介子斟酌了一番決定將第一站放在大宛。
喜歡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請大家收藏:()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