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他想去其實也沒什麼不好,潮流如此。”
姜茂松跟石頭和平安父子三個私下裡都討論過, 其實看法差不多, 不是狂熱也不是想得太簡單,下鄉插隊肯定要吃苦, 可就像平安自己說的,潮流如此,他作為同齡人,沒必要去逃避。
看著同齡人紛紛離開城市, 背起行囊奔赴遙遠的農村,他卻躺在家裡遊手好閑,不是幾天,不是幾個月,最少也要這樣好幾年, 這讓平安總有一種別扭的感覺,似乎自己裝了孬種似的。
可是之前他們誰也沒敢跟田大花這麼說,田大花那個明顯的態度就是, 不行。在他們家, 父子三個加起來, 也當不了田大花的家。
“大花你別太擔心他。你說他年紀小, 才十五歲, 我一個老戰友的女兒,還沒滿十五,其實才十四歲,也是跟他一樣初中剛畢業, 最近打算要下鄉插隊了。那小姑娘自己也很清楚,下鄉就是吃苦的,誰也不願意離開家,可是他們家四個孩子,大姐身體有病,弟弟妹妹更小還在讀初中,按照政策,他們家總得有人去插隊,當父母的也是沒辦法,原本該大女兒去,可是讓病弱的大女兒去了,說不定就沒命回來了。街道幹部都去他們家動員了好幾回了,沒法子,上次遇到我跟我說,家裡也是擔心的要命。”
“也許是這一代年輕人,該走的路吧。”姜茂松說。
姜茂松能夠理解兒子,他在家幾個月無所事事,早就不願意繼續了。他們家要不是住在部隊大院,估計街道的老大媽們也該整天來動員了,而且她們還會分撥,排班似的,一次次來動員。
“讓他去經歷一下也好。你要是不放心,問問批次,可以讓他去周圍不遠的農村公社。”
“我問過了,本地幾批知青,都去了大西北,就沒有近的。”
“那你也不用擔心,去大西北那也沒啥,別人能行咱們兒子就能行。再說了,你自己教出來的兒子,你自己最清楚,這小子去了也無非吃點苦,我們生活上可以貼補一下,鍛煉鍛煉也挺好的。”
田大花考慮了兩天,點頭答應了。
得到父母的同意,平安自己交了申請書。申請書是必備程式,只不過,平安的申請書沒有誰來動員,也沒有誰要求他,還真是他自己交的。
沒多久,平安插隊的事情就定下來了,去大西北。
街道居委會給每人發了一床棉被,一床蚊帳,一頂草帽,一朵巨大的大紅花,能擋住大半個胸膛的那種。
插隊的知青,通知第二天到政府大院門口的小廣場集中,要組織各界群眾歡送知識青年。
第二天上午八點鐘,平安揹著行囊,在爸媽的陪伴下離開了家,一起給他送行的還有安亮和福妞。一行人來到集中點,現場鑼鼓喧天彩旗招展,宣傳欄上貼著一長排“紅榜書”,紅紙黑字寫著一個個知青的名字,表揚信和申請書貼了十幾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