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沒幾天,譚珍對她要嫁的這個家庭很快熟悉起來,陌生和忐忑感也隨之消失了。
她對自己的婆家有了很多直觀認識。比如:
小不點的小叔子很漂亮很可愛,可是很淘很纏人,一秒鐘讓你想親他,一秒鐘讓你想揍他。
老爺爺在這個家裡啥事不管,似乎毫無主見,啥事都聽兒孫的那種。
可是,一家人都很孝順老爺爺,石頭回來以後,每天晚上都會給老爺爺端洗腳水,陪著老爺爺洗腳聊天,等老人泡完腳給他擦腳。
公爹很忙,在兒媳婦面前很注意形象,很親切但不多說笑,很典型的“老公公”角色定位。
公公婆婆很恩愛,婆婆不管說啥,公公口頭禪都是“好”。
還有,最最重要而又神奇的一點,這個家,婆婆說了算,家裡不管大事小事,統統婆婆說了算!
譚珍覺得,她只要牢記這最後一條,就不難融入這個家庭了。
石頭和譚珍的喜事辦得低調溫馨,請的客人不算多,除了自家親友,茂林一家也趕回來了,還有就是姜茂松的老戰友和石頭自己的同學朋友。
譚珍孃家人離得遠,在這邊誰都不認識,田大花還特意叫了大院裡兩個年輕小姑娘來給她做伴娘。
可就在這不算很多的賓朋親友中,足足又讓譚珍驚訝了一回,她在軍區醫院當醫生,也算是見過高階別首長的,可這不等於在自己婚禮上看見了不會吃驚。
比如,就連他們家小姑姑的公公,居然也是正師級的人武部長,身經百戰的獨臂老革命。
還比如,隨便來了個衣著簡樸老百姓裝束的老人,石頭趕緊拿煙敬酒,完了悄悄跟她說,看見沒,那個就是我們從小都在故事裡聽說過的抗戰英雄xxx。
新婚夜譚珍還在有點暈乎地想,她到底是怎麼稀裡糊塗嫁進了這樣一個家庭的。
☆☆☆☆☆☆☆☆
石頭和譚珍在城裡舉行完婚禮,又去老家村子拜望了各家長輩,上墳,給太爺爺太奶奶的墳放了代表喜事的紅紙條。
婚假結束後,恩恩愛愛的小兩口就雙雙返回了部隊。
回去以後,他們把小家安在醫院,醫院給了宿舍住房,石頭平常在海上比較多,有時譚珍一個人在家,就喜歡給婆婆打電話,寫信。
本來婆媳不在一起生活,也沒什麼好産生矛盾的,譚珍每次打電話寫信,都各種關心各種囑咐,還給田大花寄來老家的土特産,很讓田大花享受兒媳婦這份親暱和孝心。
緊接著就是春節。
這一年春節,田大花讓姜茂松問了一下老薛,說薛新桃沒回來過春節。
怎麼沒回來呢?田大花自然就要追問。
知青過年回家探親,是他們插隊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辛苦一年後,日思夜盼的一件幸福事。
插隊知青,前兩年是不允許離開的,兩年之後,一般按照規定,經過當地生産隊和公社的批準,農閑時節允許回家探親,一年只有一次探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