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改叫什麼?姜小豬?”
“姜行遠怎麼樣?”三娃說,“也不算改的很多,意思還差不多,跟大哥名字很像啊,這樣人家也不會讀錯了。”
關鍵是,這名字很有武俠小說裡大俠的風格啊,現在流行武俠小說,同齡的男生很多沉迷其中,上課偷偷看,三娃子看的也不少。
田大花聽了,笑笑說:“嗬,你自己都想好了,那你去跟你爸說吧。”
三娃一聽,是不是有門兒?要知道他們家不管啥事,老媽要說行,老爸就沒有不同意的。
於是等姜茂松一回來,三娃子就興匆匆跑過去,殷勤地接過他的軍帽,端茶倒水錶現一番,趕緊把要求說了。
誰知道姜茂松一翻眼,呵斥他:“叫什麼姜行遠?你是明字輩的,你們兄弟、堂兄弟幾個都是按名字輩叫的,老祖宗給的族譜輩分你也敢說不要?”
“可是,我都跟我媽說過了,媽媽讓我找你……”三娃子果斷搬出老媽壓制老爸。
“你媽明確同意了?”
三娃子想了想,還真沒有,只好搖搖頭,強調道:“我媽說她知道了,叫我找你。”
“那是因為,你媽就知道我不會同意,讓我幫她罵你呢,笨兒子。”
三娃子傻眼,不帶這麼整人的吧?
姜茂松瞪了老兒子一眼,數落道:“你的名字怎麼不好了?我和你媽當初精心給你起的,明理而躬行,寄託著爸爸媽媽對你的希望。你要有出息,將來成個什麼大人物,讓人都知道你的名字,你看還有沒有人會讀錯?自己沒出息,找什麼藉口!”
老夫老妻的臥談會,談到這個老兒子,夫妻倆就不勝感慨。
三個兒子,小時候苦都讓石頭吃了,出生時正值戰亂,小鬼子掃蕩差點沒摔死,五六歲就能幫忙幹家務,洗碗燒火喂雞,啥活兒都爭著幹,七八歲日常跟著下田幹農活,掰玉米棒子踮著腳尖,個頭還沒有玉米棒子高。
石頭上學的時候,起初還在別村的村學,每天要走好幾裡山路,風吹日曬,中午帶幹糧。直到後來一家人進了城,石頭才不用走山路上學。
輪到平安,這孩子吃的苦也不少吧,關鍵是受了多少波折磋磨,這代人的坎兒都讓他趕上了,大運動,停課,高中暫停招生,下鄉插隊……也就是這孩子爭氣,自己考上了大學,如今媳婦漂亮兒子可愛,日子舒服了,自己也優秀出色,短短幾年已經是顯露頭角的歷史學者新秀。
所以,家裡的福,全讓三狗子這小子享了,什麼好時機也都讓他趕上了。
可真是……
現在家裡條件好,這小子可謂要雨得雨,要風得風,上學漫不經心,成績不高不低,他就沒用功,妥妥的欠收拾。
“這小子,玩心太大,學習不用功,得管緊點兒。”
“嗯。”姜茂松表示贊同,“學習上得給他督促緊點兒,暑假把他給安亮,把他關部隊裡軍訓,給他收收心,高中要是考不上大學,趕緊給他參軍,放在部隊裡好好管一管。”
“還有,跟福妞和桃子講,不許給他零花錢。”田大花說,“跟石頭也講一聲,不許給他錢,不許給他買東西,誰也不許慣著他。”
結果恰好第二天,平安下班的時候看到三娃,居然帶著個蛤蟆鏡,跟幾個時髦小青年一起在街邊打臺球。
“三娃。”平安停下摩托車,好整以暇地叫他。
“二哥?”三娃嚇得跳了起來,把臺球杆一丟,嘿嘿嘿看看平安訕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