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料想,是京中的蔡氏借了陳太夫人的手筆,不過也只是料想,不能查,沒有實據,就算查出了實據也無能為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家被貶在西南,既受到黔國公府的招撫,也受到黔國公府的監視,這裡面的恩恩怨怨,也是一言難盡。
趙彥恆前世的妻子是朱妙華,趙彥恆一直想著,這一世他和朱妙華就此陌路,也不太想去追問李斐和宣國公府那群親人複雜的感情,轉而和李斐商量起來,道:“有我在,倒是可以把李迅調回來。”
李迅死得再慘烈,也是前世之事,現世的李斐搖搖頭道:“不瞞你說,我也不是那等剛直不阿的人,我早就去信和大哥說過這個事了,大哥說了,他的差事不用勞動你,他願意那麼在臨安待著,當建水的驛丞。”
趙彥恆想著前世李旭的下場,不太|安心道:“臨安縱然沒有大的動亂,幾個部族領地之爭,漢人和夷人的摩擦,當地的官吏我也知道很有些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的惡行,那個地方不太平。”
李斐看趙彥恆這大事小情都和她商量的模樣,心裡漸漸湧起一些暖意,就和趙彥恆推心置腹的,說了很多話。
“我在臨安住過一年多,我知道那裡不太平,貧窮,愚昧,排外,那裡落後的還在盛行物於物的交易,有一回我和大哥去趕場,就看見兩個夷人,一個拿著一袋粳米,一個拿著一袋蕎麥,說好了一斤粳米換三斤蕎麥,那個拿粳米的人就上了稱,他手上有十八斤粳米,然後十八斤粳米可以換多少斤蕎麥?兩人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紀,長得眉清目秀,卻站在那裡只能乾瞪眼,一斤粳米是換三斤蕎麥,十八斤粳米換多少斤蕎麥就是算不出來,兩個人看著像兩個傻子。然後我的大哥好心,對他們講十八斤粳米可以換五十四斤蕎麥,那個拿著蕎麥的男人,把裝著蕎麥的麻袋口子一紮,警惕的看著大哥。我大哥會說當地三種語言,但是他一出口,別人也聽得出來他是漢人,等我大哥再好心的說一遍,十八斤粳米可以換五十四斤蕎麥,這兩個人各自背上麻袋走了。”
“那每一粒糧食,都是他們辛苦種出來的,他們不信任我哥,或者說不信任漢人,憑著我哥一句話,就是十八斤粳米換五十四斤蕎麥。鎮南侯世子夫人說,那匪首王玉會常年鼓動僮人抗稅,廣西那邊的情形怎麼樣,我是不知道,臨安的情形怎麼樣,我是略有耳聞的,每年朝廷徵稅確實不容易,除了民風彪悍,不服政令之外,我也想說句公道話,朝廷明令的稅賦,真到繳納的時候,只會多不會少,那多的部分,都肥了官吏的私囊,若是不抗一抗,也不知道要被盤剝了多少去。偏偏他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語言不通,不識文字,不懂算術,有時候被盤剝了還不知道,等被人揭破了,這憤懣積在心裡,積得多了,就生亂了。”
“大哥在當地生活過七八年,他見識過太多這樣的事情,貧窮愚昧,所以亂象叢生,亂過一遍之後,就更加困苦了。大哥說,他自願留在建水,教教那些人,一些簡單的文字和算術,把起碼的交易學會了,別十八斤粳米換多少蕎麥也算不出來。”
李斐不想把大哥說得太偉大,因為那也不是全然的大公無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化之德,是可以被人歌功頌揚的。當今皇上不死,她的三個哥哥就是流放的身份,就是赦免了也不能去科考為官,可是她的三個哥哥一身才華,胸有抱負,又是何其不甘,所以總想在允許的範圍之內,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趙彥恆聽了之後,歇了調李迅回來的心思,只是暗自派了幾個人去臨安保護李迅。
夜幕漸漸落下來,李斐早早回了,趙彥恆獨自一人夜觀天象,君主治國,仰觀天以知變,俯考地以取像,趙彥恆仰了一夜,淡然的笑了,這一世,他還不是君主!
喜歡美人歸請大家收藏:()美人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