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不置可否,只是悠悠的‘哦’了一聲。
趙彥恆的大哥,太子趙彥恪,那是元祐元年就被冊立為太子的,從此由太子三師,東宮屬官輔佐,接受儲君的教育,時刻準備著承接帝位,時刻準備了十年了,最後就等不及了,成為了一個弒君殺父,大逆不道的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趙彥恆的四哥,懷王趙彥愷,文武雙全,盛德遠播,比之六子七子,四子懷王才是皇上最鍾愛的兒子,可惜懷王早逝。
靜寂空曠的福寧殿,趙彥恆擲地有聲,道:“父皇將所有託付給我,我一定能開創一個比朔元盛世更加繁榮昌盛的世道。”
朔元盛世。
皇上的眼睛微眯了起來。他的年號是元祐,前朝仁宗的年號是龍朔,所以朔元盛世,是指龍朔末年和元祐初年的這段一二十歲的歲月。這四個字對皇上可謂是譭譽參半。
若說元祐初年是盛世,那麼現在的元祐二十九年是什麼?
元祐十年之後,朝廷在邊疆的戰事屢次失利,版圖不斷被蠶食;南澇北旱,北旱南澇,不斷的天災讓賦稅有減不增;官員冗贅,宗室膨脹,積弊日重。到了現在元祐二十九年,有些事情是皇上不願意去承認,也不得不去面對現實的。
但皇上還是不服的,必須不服,不是他這個做皇上的無能,自古守成之君難為。
由盛轉衰,盛極必衰,盛衰迴圈往復,這都是眼睜睜的要看著它那麼趨向的。
皇上的喜怒不形於色,道:“朝務繁雜,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們各有私心;幅員遼闊,在私心之下人禍天災不斷;再者,北有強虜,南有蠻夷,東有倭寇,西有羌戎,皆慕天||朝的繁華,年年騷擾,都想咬下一塊肉來。這樣千頭萬緒的家國,你想怎麼開創一個盛世?”
趙彥恆冷笑著,比了一個斬首的動作,道:“先斬殺一批庸碌無為只會斂財的肥羊,充盈了府庫。再整頓軍備震懾四方。同時網羅能臣,重用如楊綱,朱輔明,方蒙正,李斌,李泰等有著強烈的權利慾望,又有嚴苛的鐵血手腕的剛正之臣,整肅朝廷之風,嚴明綱紀鐵律。兵部,吏部,戶部,刑部,禮部,工部,一處一處的整治,然後解除海禁,開放民間的海外遠洋貿易……總之,兒臣定不辜負父皇的重託。”
皇上兀得發笑了,陰森森的道:“說得像是詛咒啊!”
趙彥恆剛才的一番慷慨激昂,都是建立在他的父皇已經駕崩,由他當家做主的前提下。所以皇上只要小心眼兒一點,趙彥恆所言就成了詛咒。
“兒臣不著急,兒臣願意等。”趙彥恆沒有表現出一絲惶恐,悠然以對道:“現在有李氏相伴,我也不想那麼早的擔著萬里河山。這可以稱之為偷得浮生半世閒。”
皇上的左手摩擦著右手的手腕子,情感複雜難言的說道:“楊綱,李斌,方蒙正,朱輔明,李泰……”
這些都是元祐初年的重臣。楊綱是元祐元年至元祐三年的首輔,李斌是元祐三年到元祐五年的首輔,方蒙正是皇后之父,做過三邊總督,總理甘肅、延綏、寧夏軍務。朱輔明是朱欽之父,遠征崑崙,三徵安南,李泰是李月之父,元祐五年至元祐十年的首輔。
景王曾經暗想,襄王妃李氏的兩位祖父,一武一文,聯手的時候權傾天下。所以李氏集兩姓之利,只要將她置身在高位,便會聚攏朱李兩家散落在四處的政治遺產,所以景王曾在武林園對趙彥恆稱讚,說他眼光獨到,為自己挑了一個好王妃。
權傾天下是想得有點誇張了,元祐初年廟堂上人才濟濟,群臣爭輝,才延續了仁宗皇帝開創的清明盛世。
景王以為的趙彥恆為自己挑選了一個好王妃,也是想得偏頗了,或者是狹隘了。
以帝王之心看著兩位權傾天下的重臣,當今皇上坐擁著天下,是個什麼心情?
皇上知人善任,垂拱而治?
呵呵!
皇上實際的內心裡隔得慌,所謂的垂拱而治,就是皇上您什麼都不要做,您不用插手,下臣們兢兢業業,都給你辦得妥妥當當。
群臣光輝閃耀,把其中的紫微帝星襯托得黯淡無光。這才是皇上真實的內心想法,皇上沉默了十年,把這些能幹的重臣們都熬死了,才覺得這個皇上當得有滋有味起來。
追本溯源,這是皇上厭惡李斐的根源!
喜歡美人歸請大家收藏:()美人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