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百家術> 042 考監生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42 考監生試 (2 / 2)

劉銘仔細看了一眼自己的考牌,上面寫著“天甲辰一?”,然後揹著裝有筆墨紙硯的書箱慢慢尋找。

考房的格局是一排排連在一起的小屋子,那相對的視窗之間還用掛簾擋住,甚至在開考之後,主考官會藉助官印的力量將每個視窗進行遮蔽,這樣能很好的防止童生之間的作弊行為。

門外,每兩排之間的道路依舊修的很寬,顯得大氣磅礴。

劉銘找到自己的考房,考場規則和童生差不多,在閉目養神一小會後,本次監生考試的試卷終於發下來。

劉銘先是粗略的檢視全文,其中包括貼經,墨義,禮記,詩賦。

隨後,劉銘開始進行答題。

首先的貼經,主選的是《論語》中的修身,學習,和交友的幾個方面,比如,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劉銘由於有無字天書的協助,腦海中快速浮現一行行儒家經典,然後貼經這一大題,答題的速度超快。

然後則是墨義,對於劉銘顯然不是難事,不過劉銘還是穩了穩,思索完全後再落筆。

監考房內,周仲陽這段時間有些不茍言笑。關於吳國軍隊大規模囤積的事情,如今已經傳遞給揚州州牧田園。

官印之中的用才氣形成的飛鴿傳書,遠比探子要快的多,這訊息早在十天前就已經到達田園手中,可是如今田園還是沒有下達指令。

在楚國地方制度中,楚國為了增設官位,在秦漢郡縣制的基礎上,保留三國特色,設立了三級地方制度,分別為:縣,郡,州。

周仲陽有些焦急,不過沒有表露出來,依舊和周圍人笑談著:“各位認為此次的秀才案首是誰?”

“如果不出意外,那是劉銘無疑了。”

“按照道理來講,應該如此,只是不知道《禮記》的難度了。”

劉銘繼續在做題,此時已經做到禮記這一塊。正在仔細的審閱題目。

題目為:1.禮維持社會、政治秩序,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和權利義務的規範和準則。

2.孔聖說,殷因於夏禮,而有所損益,周因於殷禮,而有所損益。

劉銘一看,思路活絡過來:第一句代表了禮的內涵,是表明其作用,第二句則表明說禮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的,不能當作絕對不變的僵化的內容而一味複古。

於是劉銘抓住第二句的關鍵點,然後反推道第一題上面去,相信能夠很好的破題。

劉銘想清楚之後,開始寫道:孔聖雲,殷因於夏禮,而有所損益,周因於殷禮,而有所損益。由此可知夏、殷時代已有禮。也就是說禮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的,不能當作絕對不變的僵化的內容而一味複古。

時代發展,先有周朝分封制,後有秦漢郡縣制,不同時期,禮都有其特定的表達意義,所以要用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歷史前行的角度來看,每個時代,都要不斷革新禮的基本含義,增添於‘禮’新的內涵...正所謂“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

隨著劉銘緊抓禮要實事求是,符合當代的基本需求和滿足特定需求這三個點,認為只有抓住這三點,才能發揮禮在第一點中的實際效用,一時間文章緊扣主題,寫得有聲有色。

監考房內,周仲陽那懸這的官印此刻震動的十分厲害,甚至官印之上,不斷湧出黃色光點,對著劉銘這個方向飄來。

“國運共鳴?這是何人引發異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