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劉鐵面涉嫌通敵,有叛國之嫌,可有此事?”楚王的臉色平靜,依舊看不出什麼變化。
劉銘心中一急,抬頭環顧朱旋,又看了看左相王致誠,再抬頭看向楚王:“大王此事純屬虛造,望大王明察!”
場面有些詭異的安靜,那楚王靜默了幾秒鐘,正視著劉銘,說道:“現在有一法可以洗清你伯父的嫌疑。”
“何法?”
“讓你伯父重歸朝政,孤也不會虧待他,許任以奮武將軍一職,你看如何?”
劉銘靜思不說話,他知道劉鐵面的性格不會那麼容易屈服。劉鐵面可是比較耿直的人,單憑這奮武將軍的職位,恐怕難以說動,要是他想要這個職位,早就回朝了,何必隱居揚州。
“伯父無故被害,若無人對此負責,很難防止以後此事再發生。”
“若劉鐵面入朝為官,效忠楚國,自然通敵之嫌不攻自破,那揚州監禦史免職,廷尉大理正官降一等,如何?”
“微臣領命!”說完劉銘退在一旁。
“諸位可有異議?”楚王主要還是看著韓鐘鉉。
“臣無異議。”
楚王看著此事告一段落,於是又接著說道:“今日找諸位大臣前來,主要還是為了商議秦,周,吳三國聯盟一事,如今鄰國結成陣營,強敵環繞,楚國可是內憂外患之局,不知道諸位有何良策?”
韓鐘鉉抬頭看了楚王一眼,又看了一眼劉銘,看見楚王討論如此大事,任然沒有讓劉銘出去的意思,這劉銘已經得了楚王眷顧,將來恐怕對自己是個隱患,得抓緊時間找個機會了。
劉銘聽著楚王的話,內心不由想到遠交近攻這一戰略,當初七國爭霸時秦國也正是用的此計。
場面有些安靜,眾人都不說話。顯然這右相於軒是主和的,站在下面一言不發。
韓鐘鉉為官謹慎,也是不願冒尖。
左相王致誠可能是一時半會想不到什麼有用計策,一時之間也未言語。楚王一看座下有口無言,不經意間有些皺眉:“不知左相可有何妙計?”
王致誠本來想出些眉目,這楚王突然一問起,看樣子此時也是讓其急躁了些,王致誠思路打斷,一時半會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分析當下局勢:“秦,周,吳三國與我國接壤,一旦三路起兵,對我國可是大大不利,戰線極廣,規模不小,如今當一面做好邊境部署,一面分化這三國聯盟。”
“如何分化?”
“這,老臣一時難以全計。”
劉銘想了想,立即出列:“大王,微臣有一計。”
“哦?”楚王有些驚異:“不知劉愛卿有何妙計?”
“遠交近攻,”劉銘不由想起自己看過的三十六計,還有歷史書上讀過的很多歷史故事:“鄰國強則楚國弱,這三國除楚國外,也有其他不想聯盟的鄰國,那這些其他國家就是我們結盟的物件。一旦我們的結盟完成,讓這三國聯盟,特別是其中的周國受挫,此聯盟腹背受敵,不見成效,聯盟之勢潰散,到時候也就到了左相大人的分化之時。”
劉銘只能想出一個大致方針,但是其他國家的一些局勢劉銘不知情,在座之人都是人精,那左相在劉銘一番言語的提醒下,也是計上心頭:“劉大人所言正是,出使與晉國聯盟,想必強國如晉,也有窺視周國與秦國的心思,這與我國危急形勢不謀而合。”
朱旋在王致誠剛開始所言的邊境部署上也收到啟發,此刻也是進言道:“至於守備之事,微臣認為,蜀中可陳兵劍閣,以守要口,杜絕秦軍南進,揚州之地,重兵扼住吳門縣,此處水陸並進之要塞,同時與豫章郡成掎角之勢,可擋吳國之兵,同時在荊州江夏城成列水軍,以守周國南下,如此楚國國土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