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無限之漂流記> 第四十章 可控核聚變試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章 可控核聚變試驗 (1 / 3)

在地球各國那“交易”獲得的磁約束技術的基礎上,科學家們進行了改進,使其強度更大、精度更高,以及讓磁約束能形成“管”狀。

讓磁場變成水管一樣不是很難的技術,難點在“接頭”處,畢竟磁場又不能從兩通變成三通。

也就是該如何從核聚變反應堆的環形磁約束場內“鑽”出對外介面,只有從環形閉合的磁場內導向外部的通道,才能將超高溫等離子體分流出去放能。

“小型氫彈”式的反應裝置很好辦,反正又不在乎體型,所以環形磁約束場做的足夠大就行——根據實驗和計算,在有著強磁約束場的情況下,十萬噸級當量的聚變反應只需要直徑不到三百米的真空“反應堆”。

初步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去利用高能光子,直接用鉛、鈦合金去吸收,吸收產生的熱能倒是能用老式的蒸汽輪機發電。

在反應堆的磁場上“鑽洞”問題,最後也透過一種巧妙的方式解決了——將反應磁場做成類似“蝸牛殼”的形狀。

這個思路還是參考了地球上的慣性磁約束的理念,讓超高溫等離子體在約束場內旋轉,然後將最外圍的一層給“甩”出去,再用相連的管型吃約束場將其分流、放能、利用、儲存……

至於“三通”這樣的分流點,就再次用“蝸牛殼”形狀的磁場進行減速和加速,想要分流幾股就開幾個口子。

最後,就是對整套技術的實際驗證,只要能驗證透過,那麼就代表著可控核聚變的實現!

驗證是很簡單的,有了藍圖就可以用基地系統瞬間建成實體。

而第一個實驗用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建在了距離月球基地五百多公里外的一個環形坑內。

實驗堆直徑三百五十米,配套設施更是佔地有兩個這麼大。

因為是實驗性質的,所以反應堆的磁場只有兩個通道——為了確保磁約束場內的慣性平衡,對外輸出的通道也要幾何對稱才行——產生磁通道的線圈全都是由低溫超導材料所製造,浸泡在了冷卻液中。

更因為不確定能量輸出是否符合預計,便在兩條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通道外安裝了總容量為五千兆瓦的磁約束髮動機組。

之後為了儲存放能降溫的高溫等離子體,更是設計了兩個半徑二十米的環形磁約束場,以及其相連的磁約束髮電機組,裝機容量也有兩千兆瓦。

又為了給反應堆降溫和對高能光子的利用,在反應堆的外面套上了一層冷卻系統,可以將熱能轉化成蒸汽、以推動老式的蒸汽輪機發電,容量也達到了一千兆瓦。

這些設計不管是反應堆的大小還是裝機容量,全都有著很高的冗餘度,一切都是為了安全、為了驗證資料!

而在二十公里之外,還有一座大型核裂變發電站,這是為了給整個可控核聚變反應系統提供點火和初始能量的——最原始的氫彈要依靠原子彈來引爆,現在這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系統也要可控核裂變發電站來啟動!

當一切就緒之後,周博為首的十二名科學家和風朝佑、陳斌、餘書、千戶、尤莉……等一眾核心人員來到了試驗場二十公里外大型核電站附近的控制中心之內。

一座控制中心就代表著一座分基地,而這座分基地為的就是試驗可控核聚變而建設的。

“先生,試驗準備完成,隨時可以開始!”這是周博那略帶激動的聲音。

風朝佑站在控制中心內他的專屬位置上,身後一邊站著正裝的千戶、另一邊則是站在一身軍裝的尤莉。

“那就開始吧!”作為最終決策者,他往往只需要下達一個指令就行了!

“記錄,第一次可控核聚變實驗將於地球時間202年9月7日1530正式開始!”

“各系統進行最後一次自檢!”周博嚴肅的向著各個控制檯下達了命令。

隨後控制檯前的科學家們紛紛開始自檢報告。

“反應堆磁約束場正常!”

“反應堆冷卻系統正常!”

“鐳射點火系統正常!”

“一號、二號磁通道正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