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正在試驗改造的一個工業區,電弧熔爐將會改造成高溫等離子體熔爐,直接使用高溫等離子體作為能量進行冶煉,既快又幹淨。
然後,因為沒有成熟的等離子體動力裝置,所以做功的還是電動機,這就需要使用電力系統了。
其實等離子體動力裝置已經在開發出了成品:參照汽輪機和推進器的原理,使用等離子體推動機械做功,就是裝置體型有點大,只適合大型機械。此時正在參照聯合動力系統,研究怎麼將做完工的等離子體用來發電。
再然後,整個工業區的照明系統是集中光源系統,這個集中光源將會把核聚變反應產生的高能光子使用最新發明出來的光子聚合降能器,對其進行降級變為更多的低能光子。
這無數的低能光子也就是可視光,將透過光纖將其帶到各個照明裝置進行放光——照明裝置的原理更簡單,就是一個可變焦距的稜鏡罷了,能根據需要調節成不同型別的光。
核聚變產生的高能光子當然有很大一部分不需要被降能,所以就只能透過氫氣變成等高溫離子體進行儲存。
本來是可以直接轉化成高溫離子體進行儲存的,然後再透過照明裝置轉化成照明光的,可這中間不是多了一道轉換過程嘛,也就有了能量損耗。
而直接降能雖然也有損耗,可這部分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當用光終端多了,核聚變反應產生的高能光子有可能還不夠用呢。
光子和電能有著同樣的特性——不能直接儲存——因此,如果是用作民用,為了這點經濟性,很有可能會將所有的高能光子全部變為低能光子,用來給城市的照明系統提供光能。
為了更加高效的儲存、利用高能光子,科研部正在研究有沒有可能利用鐵元素這樣的重元素的吸熱聚變來進行光量子儲存。
所以第三個改進的地方,就是將反應堆的高能光子吸收冷卻系統變成了高能光子收集系統,也就是在慣性磁約束場的外面套上一層用於收集光子的“殼”。
這層“殼”會將各種光子進行收束,再透過一道根據光子能級篩選的裝置進行分流,按照能級分流成不同型別的光子束,例如伽馬射線束、x射線束、紫外線束、可見光束……
光子束的能級不一樣,用途自然也不一樣,可見光就透過光纖進行傳輸,高能光子要麼當做武器、要麼當做能量轉換源,再要麼被用到各種光束切割機——其中就包括光刻裝置!
軍用的話,就更簡單了,全部用光子聚合器變為同樣的伽馬射線束,戰時當做彈藥、平時用來充能。
第四個、也是現階段最後一個改進的地方,就是為了能讓能量不會因為單反應堆出現高低起伏,於是又採用了多缸內燃機的理念,將多個快速聚變反應堆進行並聯。
並聯後的可控核聚變反應系統,就能源源不斷的向外供應能量,既極大的增加了輸出功率,又提高了穩定性和持續性。
於是,經過全新設計後,就升級成了第一代實用化的「可控核聚變供能系統」!
當一整套的衍生技術依次出現後,風朝佑便將現在稱為「高能時代」!
喜歡無限之漂流記請大家收藏:()無限之漂流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