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論攻擊力,戰機最多的用處就是發射導彈——這用戰艦直接發射又有什麼區別?
別忘了,這裡是太空,沒有阻力的,導彈發射出去後完全可以憑藉慣性飛行,等到快要接近目標的時候再啟動推進器,高速接近的同時進行變軌。
其次,是攻擊範圍。因為地球的弧度,所以戰機的航程就是一艘航母的攻擊範圍。
然而,太空之中可沒有什麼阻礙,就是一枚普通的炮彈,其最大射程就約等於無限。
只不過太遠了就沒有什麼準頭了,要麼靠速度,要麼靠制導。
也正因為如此,戰機在太空中的用途也只有憑藉其小體型的隱蔽性,進行遠端偵查,戰鬥時校準彈道和引導導彈。
最後,就是扛干擾的問題。
有人的戰機當然可以在電子干擾的環境下執行任務,可還是同樣的問題——沒等戰機靠近戰艦,就會被防空武器給擊毀!
至於電磁脈衝炸彈……那可不會管你是戰機還是導彈呢!
另外,對於隱形戰機也進行了適用性的驗證——最後還是隱形的導彈勝出不止一籌!
相當於將戰機的所有功能都加裝到了導彈上,也就相當於一枚自殺式無人機!
導彈的攻擊力雖然很高,可在太空的尺度下速度還是太慢了,只有飽和式攻擊才有效果,結果就是成本太高了。
為此,鐳射炮、電磁炮、乃至傳統火炮……這樣的低成本武器才是太空戰鬥的主要手段——其中又以鐳射炮為最。
鐳射炮最主要的優點就是速度快、無法被偵測,因為所有的探測系統全都是光速的,加上還有反射距離。
而鐳射炮的速度就是單程的光速,所以還沒等探測器收到訊號,鐳射炮的攻擊就已經到了。
可惜,鐳射炮的有效射程很有限,距離過遠就完全散射開了。
電磁炮或者傳統火炮發射的炮彈遠遠達不到光速,不要說光速了,就是千分之一光速都達不到!
因此,電磁炮和傳統火炮在太空中只有在超遠距離和近距離上才有用。
近距離就不用說了。超遠距離,是因為發射後的炮彈只要沒有阻擋就會一直飛下去,適用於先敵發現目標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
只要算好提前量,一輪覆蓋式炮彈攻擊,目標就算提前探測到了也來不及反應——為了儘可能的增加炮彈的殺傷力、降低敵人的反應時間,炮彈速度是所有標準中最為重要的——因此,電磁炮就將傳統火炮給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