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我們再也保持不住沉默了,暗語系統裡頓時炸開了鍋,大家都不再壓抑自己心中想說的話了,都在發表對此事的評論見解,各種訊息如潮水般湧出,不過基本上是贊嘆之聲,大家都很佩服她們能夠完成如此浩大的一個工程,我們在贊賞之餘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問題,也獲得了可能不止一個內部人士的回答。
比如說吧,我就問了關於拖拽小行星和布放的很多問題,也都得到了專案組成員的一一解答,當我的疑問被一一解開,我就覺得“神清氣爽”,好奇心被滿足的滋味別提多帶勁兒啦!除了關於小行星拖拽與布放的問題,我還問了裝修和行星表面環境改造的問題,她們也都作了或詳細或粗略的回答,從她們的講解中,我們這些沒有參與專案的人清楚地體會到了什麼叫“超級工程”,也知道了這個工程的各種難點,這個工程絕對是組織有史以來的最大專案,再造星球的壯舉,多少年沒有發生過啦!
這讓我想起了組織提供的特別歷史資料庫的記載,裡面說,古文明曾經進行過宇宙大開發,那個時候可以說是空間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一個又一個大工程被造了出來,可是再看看眼下,大部分上古時期的輝煌成就如今已經蕩然無存,遺存下來的小部分歷史成果至今倒是還依稀可辨,那些離我們星系非常遙遠的巨型空間站據說就是當年的遺産,可惜現在的人們根本到不了那麼遠的地方,只能廢棄,真是太可惜了。那些龐大的身影中最大的大到可以用高解析度的望遠鏡看見,所以至今仍然可以被人們觀看到,只是由於距離太過遙遠,它們看起來與一般的星星沒什麼區別,都是模糊的一個陰影,因此很多人不相信那是我們遺留的空間站,後來漸漸的,大家也就不關注這個了,反正這東西看上去也沒什麼特別之處,人們對遙遠的模糊事物再也提不起興趣了。這個特別歷史資料庫還說,今天實體世界所使用的科技大部分也是當時留下來的,宇宙大開發年代結束之後,我們文明的技術再也沒有經歷那種突飛猛進的進步了,後來的科技一直都是緩緩發展的。
這些資料還是我到了組織以後才得到的,算是內部交流材料。這個歷史資料庫我當初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感覺,當時我只是抱著獵奇心理看著這些我以前很少聽說過的內容,爽了一陣就放到一邊了;可是現在,我又看了幾遍,這感覺就有點不一樣了。我現在有點想重溫那個年代的美好,那個年代就如史詩一般吶,現在為什麼很少提及了呢?是因為現在的成就與當時比就是相形見絀嗎?讓人不勝唏噓呀!
“靈魂軀殼”一上市就得到了熱捧,盡管價格昂貴,只有富豪消費得起,但擋不住它人氣高哇,社會各界人士都在轉發産品上架銷售的訊息。至於銷售情況嘛,據該專案組第二天發布的訊息,上市第一天這件産品一共銷出去了9件,且都是最便宜的自然人版本,這也就意味著第一天的銷售額達到了180億積分!這就是單價貴的優勢,看著才成交了9件,就能收入那麼多積分!
“一天入賬180億,這些專案組成員肯定賺翻了。”我對儒馨說道。
“就是不知道她們當時墊了多少資,我們當時都沒有被要求墊資呀!”儒馨說道。
“可能我們當時對積分的要求不高吧,不像這次,直接來了個大手筆,建立了新的星球,想想都覺得厲害。”我分析道。
“這次的成本肯定很高,她們現在才賣了9件,都不一定能賺回墊資。”儒馨說道。
“嗯,也許吧,我實在是對這些東西的價格沒什麼概念,似乎好遙遠吶。”我說道。
“根據她們的描述,星球的大小應該是有限的,那麼她們是否要確保顧客之間相互不遭遇呢?”儒馨意味深長的問。
“嗯?什麼意思?你是說可供銷售的商品數量是有限的,顧客的疏密程度決定了可供銷售的數量?”我問。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吧,數量取決於她們的設計理念,我很好奇她們可供銷售的産品有多少個,以及顧客之間是不是相互隔離的。”儒馨說道。
“好奇那就問吧!還等什麼呢?”我也來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