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細細的話,或要小調在前,但沒唱。
因緣和合也罷,自然而然也行,隨你定。
——無論種種處處總總,所謂世上世外,話還是被人說,經典也還是需要人來講介,研究佛法或身在佛光的,不論哪宗派語系,門之內外,信與不信,統統一切當真知佛語之深!
不會佛意者,人者十之有十,故唯佛知佛。
種種權宜方便,只願破繭成蝶——故所謂謬解或半解或真不解因緣和合者居多——對此作者無話可說。
蘇東坡是寫了一首可以理解為能詮釋到因緣和合的詩句,如下。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真是好詩句。
《楞嚴經》中,佛有言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眾生亦復如是。
是,好類似,亦如是。
所以有人者言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所有遇見,都是恰逢其時。
還在世間哦?是,要入世方知出世,菩薩住世無量歲,還住不夠的要藉口佛之無奈下的方便巧令?
美好並非僅是花開不謝,聚合甜蜜也非晴天不雨。
本來這個當下的這個所謂世間的體驗的不公正才是公正,若明此,怨又從何而來?喜又從哪裡生?甚至還有邪見說——都跳出去成佛了誰為佛菩薩點香?天吶!困陷萬深還別人所謂不現實或只見光暗無有日耀?嗯,墜落也要華麗的墜落嗯,佛菩薩貪戀那香,給眾生”洗腦“邪之太深!
要不,有邪知在說,佛曾說的是自圓其說之類,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說——無所住,那生了心後,心住哪?又或者,處於某特定法中說論時,舉例子說到了四空論,你偏偏以為四空就是那所謂風地水火!身心『性』法空不可以此命名?
要不又有說反正”一切浮塵,諸法幻生,當處出生,隨處即滅“,一定得所謂依教持戒而行?!也正所謂那動輒”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而不知後兩句核心的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