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唐朝地主爺> 第二十五章 詭運(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五章 詭運(1) (2 / 3)

“荀妹妹發覺了,沒我責怪,卻和我說白了,她,她讓我準備好了,以備不時之需……”

小月語畢,徐清心裡自是瞭然,兩個女人的選擇和計劃,全部是因為對徐清真真的愛,不是宮鬥劇裡面那些“李代桃僵”,“移花接木”,“借機上位”的片段。徐清感慨啊,人生如此,夫複何求?

想清楚這些,徐清裝作生氣的樣子,拍了一下床邊,道:“你們兩個幹瞞我,我要懲罰你們兩個,雪兒身子不便,小月……”

“你準備承受我無邊的怒火吧!”

“啊……少爺,憐惜……”

事後,徐清把二女叫到一起,好好的教導了她們一些相親相愛的話,家和萬事興的道理。沒想到二女莞爾一笑,說,早就知道了。徐清於是大感放心,高高興興的拿了錢賞了刺史府上下,又親自下廚給二女好好的整治了些補湯,營養滿滿,修複損傷……

後院起火,蕭薔之禍遠比外在的那些威脅要強的多,破壞性也大的多。有了荀雪兒和小月的治理,刺史府井然有序,加上業的一隊人馬也選拔出來了,安全也得到了保證。

左右無事,徐清就想到處去逛一逛,瞧一瞧自己治下的百姓如何生活,過得怎樣,而且這個想法愈來愈強烈。

七月,乞巧一過,徐清終於下定決心,要巡視滄州一圈。單素衣,小草帽,騎頭老驢,徐清穿得像一個鄉間小地主。牛吃草是農夫、長工打扮,牽著驢走在前面。

去哪兒?先去海興看看吧……海興是滄州最貧困的縣,怎樣讓海興富裕起來呢?徐清想借此機會找到答案。

騎驢入海興,遇到了一群孩童追著蚱蜢跑,一邊跑一邊唱讀道:“兩人友,三人師。餘糧有,盜匪驅。水滿田肥雞鴨跑,青苗爭高年景好!”

初聽之下,徐清便明白了兒歌裡的意味,“兩人”“餘”,是徐,“水”和“青”是清,加起來就是徐清了。如果第一首兒歌還有牽強附會的意思的話,那麼下一首,就肯定是說徐清了。

又聽見那群兒童唱道:

“徐公子,是宿星

下凡來,把田均

肚飽力足安耕田

家家戶戶機杵聲”

這幾句話一出,牛吃草也明白了, 是說徐清來了之後,吃得飽了,力氣也足,耕完田地還能做些別的手工活兒,牛吃草咧嘴一笑:“少爺,他們在唱你呢!”

徐清倍感欣慰,這就是民心啊,看來我做的事情還是有作用的。這也許就是成就感吧?

可這些兒歌是誰傳唱的?難道是百姓有感而發,徐清搖搖頭,心道滄州這些地方還是有人才的。

在被幾首兒歌刺激了一下後,徐清忽然這個刺史當得挺有味道的,於是愈加有興趣去思考如何開發海興了。

圍著幾天的打探下來,徐清瞧出來了一些端倪。

農業社會嘛,制約經濟發展的無非就是土地,種糧食不能多産,那個地區就會窮。徐莊在沒有徐清的大改造之前,也是貧困得不行,一旦修了渠,挖了井,立即改天換地。

海興海興,依海而興,有了這個名,卻不副那實。

海興由於近海,境內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灘塗,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鹽堿地,剩下的可耕之地不多,還是比較貧瘠的土地。從而出産就少得可憐,果腹也很勉強。

那有人問,怎麼不搬遷出去呢?要知道,在後世,還有些貧困村莊的人,有許多“鄉土情節”的人,窮到穿開襠褲也不肯遷移。

徐清想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興面對著這麼一大片富饒的海洋,就算是靠著撈海貨也不必如此貧困啊。

只是徐清不知道,因為交通和保鮮技術不行的,加上下海風險太大,宋以前,華夏古代海洋漁業一直不發達,偶爾有幾個漁夫,也只是比棄民好不了多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