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那小的就先走一步了~”
屋內的二人聽得不真切,只聽見“牛,東西,小的”幾個詞,漁婦大驚:“莫不是盜匪劫了東西打這裡過?!”
炊婦愣了愣:“這聲音好像我家漢子,可,可他哪裡來的牛?”
“定是盜匪!快快關了門!”
“孩子還在外頭……”
“嚇,我還在也一個人在家裡。”
為母則剛,二位婦人急得跺腳,一人抄起菜刀,一人抄起柴刀準備要大戰盜賊之時,那厚重的聲音已經到了近處。
“孩子他娘,我回來啦~”
“真是我家漢子!”炊婦把刀一扔,撲了出去,看見自己漢子,嘩嘩的淚就流了下來。流淚之時,還不忘掐一把,咬一口,捅一肘子。
“哋,這是給你做的毛皮大衣,今年過冬不要挨凍了。”漢子憨厚一笑,轉頭看見了漁婦:“嫂子也在啊,今晚殺羊,大夥兒吃頓肥的!”
“好嘞好嘞,我去看我家那個起來麼有……”漁婦笑著應聲,急步回家,腳步有些踉蹌。
炊婦問那一頭牛是咋回事,漢子神秘地湊到炊婦耳邊說了句話,炊婦笑一聲:“這就好了,今後你去當兵,有了這頭牛,我自己也能多種幾畝地了!”
這副場景,在滄州二千多戶家庭裡上演,當然,也有情況完全不同的,比如那些有人犧牲了的家。雖然徐清給的撫恤很厚,可再厚的撫恤也比不上人好好的在這啊。
徐清家裡:
“小別勝新婚”這一句話不錯,是夜,大被同眠。
第二天,徐清找來親朋好友,王山,牛吃草,荀小二,燕苦等等人,大聚一場,賓主盡歡。第三天,在刺史府裡頭待了一天,處理了好些雜事。
第四天,這才寫了兩封信。一封給了李靖,信上將諸國的兼併情況做了介紹,教他可以聯合大賀氏對付突厥人。一封信給了李淵,自然是要解釋一番了,先斬後奏,在李淵那裡備了個案,免得以後有人拿此做文章。
忙完手頭的事,徐清打算“下班”的時候,一個門子跑了進來,遞給徐清一大包東西,稱是一個帶著鬥笠的老頭送來的。
徐清問那門子:“交出來……”
門子莫名其妙,回到:“交什麼?”
“交錢啊,說吧,你收了多少?”
“沒……沒有……”
“你還狡辯,一個老百姓給我送東西,難道不要打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