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沒有料到這幾位大人物,會這麼低看中國電影——遠比他們在新聞裡說的要嚴重。
所以他改變了策略,試圖從幫助中國電影産業發展來說服他們。
效果看上去不錯。
話題轉向了中國電影應該如何從好萊塢汲取營養上。
這期間,丹尼爾也丟擲了自己的一個個籌碼,比如在北美地區推廣華語電影,聯合製作一些表現中國元素和現代中國發展情形的作品,以及如何幫助中國電影産業在全球電影工業地位上取得提升等等。
談話尚算愉快,丹尼爾表現出來的,和中國人類似的那種“什麼都能談”的思維方式,讓潘副局他們都很適應——這在和外國人的交流裡比較少見。這個階段的外國人,會列出一二三四,比較刻板,那是美國式的溝通方式,一條要求,不會說執行一半,另一半放著,大部分的工作是費勁全力讓政府全盤接受這個要求。
庫薩和莎莉在今天的談話中,沒有說什麼話。
只是在聊一些關於好萊塢的話題時,庫薩說了幾句,莎莉就壓根什麼也沒說,基本上是丹尼爾直接和他們溝通。這和兩人之前的計劃截然不同,在他們看來,他們準備的大量的資料——票房成績、周邊開發體系,一系列的權威排行,這些都應該是在會談中的重要材料,能夠讓中國方面充分認識到dd影業的能力,不論是在製作、還是在市場把握上,都值得中國電影産業投入其中來學習。
可惜的是,從頭到尾,丹尼爾和這些中國官員的談話,都是似是而非的,沒有具體的資料佐證,雙方你來我往,很多都是宏觀話題,為未來的展望——或者說是空想。
但最後確實達成了不錯的效果。、
因為潘副局最後發言的時候,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支援,但還是隱晦地說廣電總局期待本土産業能夠從好萊塢學習到更多有益的東西,從而實現中國電影文化的大發展。這在中國人的語境下,基本上就等同於支援了。
“這確實是個很費解的國度。”庫薩搖搖頭,“一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確實會讓其它國家産生無理由的威脅感。丹尼爾,這就算是取得了成功?dd中國可以開始工作了?”
庫薩所說的dd中國,是dd影業入資的獨立執行的中國公司——也就是現在的dd影業中國辦公室的升級版本,註冊地在中國京城,屬於合資企業,接下來的系列計劃,必然要等到打通各方關系之後再開始啟動。
“沒有那種容易,還需要做很多事情。”丹尼爾搖搖頭,“我們要選擇合作的公司,中影不可能直接入股dd中國。”
在中國,傳媒業的準入是重點領域,2004年,中國對該領域的外資準入做了規定。外資不得進入發行領域,但可以和中國資本合資進入製片領域——需要注意的是,外資不能控股,最多不能超過49的股權。這一點是沒有辦法的,十年後還是這個政策。
……
從京城飛向滬上的丹尼爾,基本結束了本次中國行的主要工作,接下來滬上國際電影節,都是撐場面和業內交流。
他也知道,中國現在幾家民營電影公司對他的到來,警惕之心大盛。因為中國一直以來有個很匪夷所思的情形——寧予外賊,不予家奴,也就是寧可給外國人,也不給民營企業。這在上世紀末的不少行業都存在,國有企業因為缺乏技術,寧可將大部分錢讓外國公司賺取,直接採購進來拼裝,卻不允許民營公司進入相關行業發展。現在情況當然好了很多,但也不排除中影和廣電“發瘋”的可能。
華藝兄弟和韋恩斯坦影業就有合作關系,他們在得知丹尼爾來訪中國時,也考慮是否要爭取和他合作,但經過兄弟倆的分析,還是覺得與虎謀皮不可為。
丹尼爾之所以直攻最上層,卻沒有想過和民營公司合作,這些公司的警惕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不然目前中國的政策法律,其實並不限定外資適合國有企業,還是和民營企業合作。從掌握主動權來說,和民營企業合作更合適一些,但dd影業打算在中國國內做一個“順民”,所以只需要在合資公司裡擁有專業上權威,其它的事情,丹尼爾覺得都在接受範圍內。
6月17日,第九屆滬上國際電影節正式開幕。
來自歐洲、北美、亞洲各國和中國國內的數百家媒體,將這次“國際”電影節烘托的流光溢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