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明白。
沒有人可以蒙頭向上,永遠不會受到掣肘的……這個社會,不論是美國,還是在中國,都一樣,有太多的力量,想要把上升的人拉下去。隨著你上升的越高,這股力量就越大。大到某一天足以讓你傷筋動骨。
一個非常明確的例子就是邁克爾.傑克遜。
這股壓力不僅僅體現在將邁克爾浸在無數的醜聞裡,也表現在對他內心的改造上。任何一個取得偉大成就的娛樂工作者,內心必然都是敏感的丹尼爾這樣的異類,完全是因為超越常理的重生變故,造就的獨一無二的怪胎。所以邁克爾變得越來越脆弱、虛弱然後就意味著更多的錯誤行為,直至陷入一個惡性的迴圈當中,並最終毀掉這個人。
對抗這股力量,是不顯示的,它是本身就是依託丹尼爾的成就自然而然存在的,要徹底解決它,唯一的方法就是停止向上,就此終結表演生命。
丹尼爾當然不可能這麼做。
那麼暫時的,或者說“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就是在它爆發之前,是不是地釋放掉這股壓力。
丹尼爾2004年休假一年,有這個考慮,丹尼爾入讀伯克利也有這個考慮,現在丹尼爾放任《一往無前》遵循原有的軌跡,更是因為這樣的考慮。
不過,在做這些決定的時候,一個更重要的考慮是,怎麼利用這些動作,讓他自己站的更高。
畢竟,對丹尼爾來說,釋放壓力的行為,最終的目的仍然是為了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就。
《一往無前》的票房軌跡,可以說為他提供了一個絕妙的機會。
換而言之,盡管丹尼爾從未做過導演,但是這一次,他確實指揮著媒體、同行、影迷,甚至他自己團隊的員工們,利用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契機,在導演一場妙到毫巔的戲劇。只不過,除了他自己,誰也不知道自己成了這出戲的主角之一而已。他們每一個人都奮力表現著,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氣和興奮度,充分展示著自己的能力、智慧和戰鬥力。
這可能是丹尼爾重生以來,最為傲人的一次利用自己的“先知”優勢,也是他歷經多年,走到如此高位之後,才能做到的局面。
……
《一往無前》首週末兩天拿下1473萬,這一數字跟《皇家賭場》的首週五相差不多。
“丹尼爾失敗論”漸佔主流。
這一次,他的影迷和支持者們,似乎也漸漸找不到話說了,好的口碑沒能給它帶來逆跌的票房成績,那就不值一提。
丹尼爾本人和他的團隊、dd影業則依舊沒有對媒體越來越多的置評要求給予回複。
似乎,他們打算認下這一評價了。(未完待續。)
ps:呼呼,最後一天了!你們懂得,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