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萬投資?拍攝的時候預算緊張麼?”
“不不不,我們根本沒想過能有這麼多預算,原來我只是希望能夠有100萬,最好是150萬的預算,這樣我們就可以好好製作出一部恐怖電影,就算是60萬或者80萬,勉強也行。當丹尼爾一開口定下400萬的時候,我們都震驚了。”
說到這裡,詹姆斯露出了微帶羞澀的笑容。
“後來拍攝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應該怎麼花費這些錢,我們拍的很快,一開始按照計劃,半個月就能拍完這部電影,後來弗格森,哦,他是影業的經理,來幫助我們,他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安排預算,應該如何讓鏡頭更好,最後我們花了一個月完成這部電影,把400萬花的幹幹淨淨,那是個美妙的體驗,錢就在賬戶裡,等著你將它揮霍一空,感覺棒極了。”
採訪的氛圍變得好起來,話題依舊圍繞在丹尼爾身上。
“你們怎麼看丹尼爾桑德勒?我是說,你們有密切的接觸,而他身上光環太多,總讓人看不清他的真實情況。我們除了說那是個天才演員,奧斯卡影帝,眼光驚人的電影投資者,當然,現在還要加上一個商界巨頭之外,很難再具體地勾勒出這個人來,傳奇人物總是如此,而丹尼爾尤其突出。”
“其實我們的具體接觸並不是太多,一般我們溝通最多的是弗格森,他對梅麗莎負責,有時候也直接向丹尼爾彙報工作。所以,我們和丹尼爾其實離得不算近。如果要說一說的話,我們對他的果斷眼光和信任有深刻印象。他對專案的判斷是很果斷的,看到劇本,基本上馬上就敲定了投資事宜這並不常見。不管大小公司,總會有一個討論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新人的劇本。投資我們總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除此之外,他一直抱有信心。這是一種自信,對自己眼光的自信,他似乎從來沒有認為這部電影會賠本,製作宣傳發行,一切都按部就班,似乎就在按照一個行程安排在走,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然後等著票房的好訊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感受最深的一點,當然還是信任,當他把工作交給我們的時候,會十分尊重我們的意見,非常信任我們的能力,通常來說,他是電影上的權威,不論是演出還是製作,都非常有經驗,所以我們一開始很擔心他會插手其中。但完全沒有,除了讓弗格森配合我們,整部電影他都完完全全交給了我們。直到成片完成,他都沒有進行一點幹涉,現在你們看到的版本,就是我們剪的終極版,沒有改變過。”
記者對詹姆斯的回答顯然不是特別興奮一切都中規中矩,沒有什麼爆點。
不過,他有最後一個問題,如果證實的話,這篇報道依然能夠吸引人的目光。
“我聽說到一件事情。雖然我不太相信,但還是希望跟你們求證一下。聽說丹尼爾一直沒有看電影的成片因為他很害怕看恐怖片,這是真的麼?”
詹姆斯和沃納爾笑了出來。
這一點肯定是和丹尼爾報備過的。不然哪裡的線人告訴《首映》的記者。
在宣傳期,這個梗一直被藏而不發,就是為了在上映初期,拿來提振第二週票房的。
“嗯,你說的沒錯,這是真的。”看著記者瞪大的眼睛,詹姆斯再次笑出聲來,“我們也很吃驚,但他說電影確實太血腥和刺激了,他接受不了。你知道,原本我們被評為n17級別,後來重新剪了一個版本,才勉強達到r級,他看過劇本,就覺得不看成片這很有意思,但也沒什麼不能理解的,一些人就是不喜歡看恐怖片。雖然丹尼爾是其中一員,讓我們有些吃驚,但也沒什麼不能接受的。他確實沒有演過恐怖片。”
採訪在對丹尼爾的善意嘲笑中結束。
除了最後一個問題是獨家爆料,前面的回答已經是多次老調重彈了,詹姆斯和雷也慢慢摸透了這些內容和慣例,沒什麼特別之處,大家都是這麼幹的。
……
丹尼爾當然很快就看到了自己的“糗事”被寫在《首映》上刊登出來,伴隨著《電鋸驚魂》票房超過5000萬大關。
“誰都有點不願意做的事情,”把雜志扔在一邊。
這對影迷和觀眾來說,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但對丹尼爾來說,不值得花費更多的時間了。
《電鋸驚魂》在皮克斯的《超人總動員》環球的《靈魂歌王》,還有同為恐怖片的《美版咒怨》的夾攻下當然這麼說可能有點自以為是。不論如何,競爭激烈,哥倫比亞的《咒怨》比《電鋸驚魂》早上一週,第三週的《咒怨》排在週末票房榜的第四位,次於上述三片,但總票房已經達到8876萬,作為一部投資只有1000萬的電影,北美破億已經註定的情況下,表現之好進讓人羨慕不已。
投資更少的《電鋸驚魂》在自己的次週末得以壓下第三週《咒怨》,就顯得更加了不起。
七大之一的哥倫比亞本就是索尼血統,拍攝日系恐怖片信手捏來,而且前有戈爾維賓斯基的《美版午夜兇鈴》,這一次大獲成功也算是意料之中。
但影業第二次觸電恐怖片,就大撈一筆,比肩《咒怨》,多少能讓人看出點意味來這是一家能夠和七大正面碰撞而不敗的電影製片廠,盡管只是某種層面,但以足以讓人對的觀感産生微妙的變化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