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來,王允可急了,當即擂鼓聚將,在中軍帳議事。眾將到齊,王允一開口便質問王鵬,“展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先鋒乃是要職,你和這三人有何交情,卻敢極力保薦,眼下三人一去無蹤,想來是臨陣而逃,甚至帶著兵馬去落草為寇了,這對我軍計程車氣,打擊何等之大,你可知道?”
“大人,不會吧。”王鵬簡直不敢相信,“劉關張乃當世豪傑,義氣之輩,應該不會做出這等事情吧。”
“不會!這天下間,什麼樣的人沒有?你可莫要被他人的表面欺騙。探馬今天已然回來,他們的追尋的結果都是一樣,沿路尋找,甚至都追到了宛城,找了幾圈,也沒發現先鋒人馬,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難道不是臨陣而逃?”王允氣憤地大聲說道。
“這……”事實擺在眼前,王鵬垂下頭,也不知該怎麼說好了。只是心中敢肯定,劉備或許不靠譜,但關張肯定不是這樣的人。但他們又到底跑到哪去了呢?
王鵬沉吟片刻,說道:“大人,都是末將識人不慎,如有責罰,末將甘願領受。然,眼下進軍在即,先鋒失蹤,理應再選良將,充當前部。”
“你知道就好,若非看在你往日的功勞,本官這次定不輕饒。你說得對,眼下進軍在即,先鋒失蹤,必須立刻再選良將,充當前部。你……”王允當然不能因此事情,責罰王鵬,但大帳之內,這麼多將領都在,起碼話要說的漂亮。至於說充當先鋒的事情,軍中也沒有什麼可靠人選,還得是王鵬。但他還真有點不想讓王鵬去,所以,最後的話,還沒說出口,就又把嘴給閉上了。
王鵬明白王允的意思,連忙抱拳說道:“大人,朝廷限期拿下宛城,刻不容緩,末將願主動請纓,充當先鋒,前往宛城破敵。”
“好!”王允重重地點點了頭,心中甚是嘉許,但沒有說出口,只是公事公辦地說道:“王將軍乃我軍常勝之將,他日朝廷之棟梁,將軍願引軍前去,賊寇可破。將軍此番為前部,欲率多少兵馬?”
若是平時,只本部三千人馬就夠了,但他知道,這次去宛城,肯定是要打硬仗的,需要兵馬後補。所以,他說道:“大人,需五千人馬。”
“好,本官這就撥你兵馬。此番前去,務必小心。”王允說道。
“末將遵命!”
先鋒之職又成王鵬的了,王鵬帶著本部三千人馬,又從孔融那裡點了兩千,孔北海還是那麼仗義,借武安國到他帳下聽用。武安國幾番和王鵬浴血奮戰,當然也願意隨他通往。
王鵬當日便行出發,趕奔宛城。
沒有大軍拖累,這五千人,只帶必備的糧草,輕裝簡行,行軍速度很快。只兩日功夫,就來到距離宛城只有三十裡的地方。王鵬打算繼續向前推進五裡,再行選地方紮營,可還沒走上一裡,就聽到前方傳來喊殺之聲。除了喊殺聲之外,還有倉惶敗逃的聲音。
“不好了!賊兵厲害,大家快跑呀!”“快跑呀,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一聽到這般聲音,王鵬馬上就意識到,是有部隊打了敗仗,極有可能是官兵被賊寇打敗。
王鵬心中暗想,前面的敗軍不會是劉關張的前部吧,不想他們三人,也會兵敗,看來賊寇的確不是等閑之輩。但不管怎麼樣,當初自己在宛城被圍的時候,劉關張救過自己,這一次,不管怎麼樣,也得接應一下。
“弟兄們,前方的敗軍,很有可能是劉備先鋒人馬,大家都是自己,不能見死不救。爾等速速大聲吶喊,援軍到了,讓他們莫要驚慌!大哥,你我現在就施展禦兵技,上前接應!”
“好!”于禁答應一聲,隨即施展禦兵技。王鵬也跟著施展禦兵技,留武安國在此,掌管後軍,三兄弟帶著兩千人,向前迎去。
餘下的兵馬,紛紛大喊起來,“援軍到了!前面的弟兄不要驚慌!”……
王鵬三兄弟引軍向前,沒一會功夫,已經可以看到敗軍的影子,果不其然,是官軍的裝束。王鵬連忙大聲叫道:“對面的兵馬莫要驚慌!援軍到了!”
他手下計程車兵,也是跟著紛紛大喊起來。
對面的狼狽不堪的兵馬,也看到他們裝束,見是漢軍,驚魂稍定,速度稍微放緩一些,王鵬率軍迎上前去。兩軍的距離越來越近,對面的軍中,跑出一騎馬之人,此人身穿重甲,一看就是領軍之將,只是盔歪甲斜,顯得很是狼狽。不過,卻絕非劉關張,王鵬並不認識。
這將領快馬來到王鵬面前,抱拳說道:“不知你們是哪裡來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