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躲避球,他自然感覺不到疼痛,耳邊傳來了系統提示音。“宿主被擊中,評價,反應遲鈍,移動緩慢。”
練了一會兒,王俊又被擊中,系統提示“宿主被擊中,評價,反應遲鈍,移動緩慢。”
太刺激人了。
得過61分怎麼可能反應遲鈍?
王俊不相信自己這麼弱,只是不熟而已。
他琢磨著如何閃躲,開始只是降低重心橫移,漸漸有了心得,開始利用球場寬度,大範圍跑動躲避,順利過了第二輪。
進入了第三輪,虛擬人扔球速度更快了,王俊很快又被丟中。
系統的提示變了。“反應遲鈍,移動稍緩。”
靠!怎麼才能算不遲鈍啊?
王俊想起內線教練指導搶籃板時經常說的一個詞——預判!
如果他預判對方砸球的方向,也許能更好的躲開。
那麼,怎麼預判呢?
用假動作吸引他們的扔球方向可以嗎?
王俊覺得可行,籃球場上無球擺脫防守不也得用假動作嗎?
戴維經常強調,並不是只有接球了才能做假動作,要養成良好的虛晃習慣,時時刻刻讓對手摸不清下一步。
王俊先往左跑,預判系統的出球時間,在對方抬手的時候往右側變向,球從他的身側飛過,成功躲開了。
他每次真實跑位前,都先做假動作,等對方準備出球,再往反方向跑躲開,越練越有心得。
這是一種悟性,王俊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後想方法彌補。
看似簡單,很多人都不會做。
比如有的球員身體素質超群,只因對抗能力差打不好nba,這種只要增肥練力量就能解決的小事,打了幾年都解決不了。這種人不乏有埋怨教練沒給機會的,實際上,機會都是自己給的。
15分鐘後,王俊闖過了第三關,五個虛擬人扔球速度又提升了,這已不是單純跑位可以躲開的。一次躲避後,第二人很快就扔,王俊沒法及時做出變向,腳步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