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去接熱水的朋友回來了,她跟陳儷簡單地說了一下所發生的事。
原來是昨天晚上,黎曉星鬧著要見媽媽,朋友也出於對陳儷的擔心,於是帶上小孩在手術室外等了兩個多小時,然後又在床邊守了陳儷一夜。
而黎曉星鬧著要見媽媽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不吃飯。
“見不到媽媽,我不吃飯。”
看著懷中的兒子,又看到窗外在電線杆上唱歌麻雀,陳儷終於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
人不能一直停留在原地,哪怕不知目的地在何方,也要不斷往前走,因為希望的找來的,不是站著,也不是坐著等來的。
與莫磊的相識可以說是機緣巧合,而且還是好幾次。
“好巧,我們又見面了。”
“對啊,可能這就是緣分吧。”
緣分,可真是個奇妙的東西。
在莫磊向她提出重組家庭的建議時,陳儷是猶豫過的,但她一想到黎曉星,又想到自己這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的身體,她的心又一次軟了下來:她得給孩子找一個家。
陳儷與莫磊僅僅只是法律上的夫妻,他們帶著各自的孩子生活在同一棟房子裡,同時也將對方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
夫妻倆相敬如賓,兩個孩子也慢慢接受了他們在一起的事實,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於對方已故的丈夫或妻子的事情上,雙方都不會去幹涉,他們做到了對對方的完全尊重。
這就是這樣的一個一家四口人的重組家庭,生活漸漸步入了正軌,平淡而美好,一切的故事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二人抱了有十來分鐘,黎曉星的內心漸漸歸於平靜,他感覺心裡懸著那麼多年的石頭,終於是落了地。
將這一切都傾訴出來,噩夢與病痛的陰雲在他的內心慢慢消散,他終於窺見了天光。
黎曉星用還有幾分哽咽的聲音對蘇玲與了一句:“謝謝。”
“你不用謝我,我只不過在做一個傾聽者。”
她對黎曉星露出一個微笑,“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
因為他們用自身行動告訴了你:既然無法逃避,那就去面對。
人們為什麼喜歡歌頌小草,不是因為它有多麼的偉大,是因為它哪怕生存於夾縫之中,也沒有放棄對天空的嚮往;哪怕面對烈火與疾風,它也會靜靜地熬過寒冬,等待春風的降臨。
所以人們喜歡歌頌的不是小草本身,而小草身上那種獨特的、不服輸的精神。”
一陣清風掠過,頭頂上梧桐葉沙沙作響,這時候一片微黃但依舊綠意盎然的梧桐葉落到了黎曉星的手心裡。
他有點出神地望著手中的梧桐葉,似乎一瞬間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向命運屈服,在於在困難中掙紮,雖然很累,但是心中沒有一絲放棄的念頭。
生命很精彩,不屈服的生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