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平川殺盡了使者,至此,沒了牽制與威脅,佔領邊境,成了叛軍,一路南下將前朝版圖一一縮小。
在前朝的治理下,民不聊生,而謝平川善待百姓,嚴格禦下,絕不因徵戰而無故屠戮搶掠。
謝歡跟著他,自小習武,天賦甚至比他更甚。
十三歲的謝歡,身高七尺,但一張臉卻稚氣未脫,為了維持高大形象,打了個鬼面獠牙的面具,帶著那面具,第一次領兵,連攻下三城。
經這一戰,充分展現了謝歡作戰天賦,謝平川麾下杜氏等重將都對此欽佩不已。
攻下三城後,戰士修生養息,謝歡疾惡如仇,遇到貪官就地斬殺,又與當地官員一同建設規劃城市,完全融入了百姓中,幫百姓解決最基本的難題,慢慢俘獲了民心,莫名其妙地吃上了百家飯。
謝歡幼年失母,便愛上了這樣的生活。
一日在街邊遇到了一小姑娘,小姑娘衣著襤褸上來就是一刀。
謝歡沒躲,硬生生地捱了一刀,然後問她:你要清楚,誰才是你的仇人。
小姑娘是前縣令的女兒,因為城池沒守住,被謝家叛軍佔領,前縣令畏罪自戕。
小姑娘刺了一刀後,就被士兵抓住,但被謝歡放了。
放了沒多久,小姑娘又來刺殺,這次謝歡沒讓她刺,將她帶回家,“你要是有本事,可以去殺個大的。”
自那日起,小姑娘懷著仇恨,日夜習武,她想著總有一日要殺掉昏君,也殺掉謝家的人。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小姑娘“認賊作父”,成了謝氏的女將軍,她最後真的殺了昏君,卻再沒了殺謝家人的心思。
謝平川改國號為晉的那年,也算是兒女雙全。
他鰥居十多年,當了皇帝被群臣催著立後,他麾下心腹皆為武將,所以需要籠絡文臣之心,於是立了李氏女為後。
長子無法理解,也從不遮掩情緒,與他置氣。
太子跟皇帝置氣,自古都是少見,他們不像皇室父子,就彷彿還是民間父子。
謝平川如今想起來,也記得,兒子置氣時板著臉,手裡握著一把劍,故意從他面前遠遠經過,但不喊一聲爹。
可那會兒,兒子都已經二十三歲了,身為太子竟然無法理解他,謝平川沒有去理會兒子的不滿。
立後大典後的不久,兒子留了一封書信走了,只說去遊歷,也未曾與他當面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