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要怪,就怪那偷換了材料的人,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根本不能怪姜太爺,畢竟誰也不可能一天十二個時辰盯著倉庫。
沈桑寧心中既悲,又憤,拳頭朝著桌子猛砸一下,“哪個狗雜碎,貪的哪裡是銀錢,分明是人血饅頭!還有,血書上說提前告知了知府,遷離了百姓,可傳回京城的訊息,卻並不一樣,我看就是知府怕擔責,把能推卸的都推卸到了姜太爺身上。”
反正人死不會說話,會說話的姜璃,也下落不明。
她光是想想都夠憤慨的,可想而知,此刻姜璃若還身在揚州,該有多無助。
是的,她就是相信姜璃還活著。
姜璃水性極佳,若非如此,姜家也不會放心讓她跟著姜太爺去揚州。
“阿衍,我跟你一起去揚州吧,我們一起把姜璃帶回來。”她道。
裴如衍卻是沉默著,彷彿聽不見她的話一樣,抬手將她的拳頭從血書上移開,盯著某幾個的字眼,“這血書是寫給陛下的。”
啊?沈桑寧被他的話轉移注意,順著他所指方向,看見“望天垂憐,允吾孫歸家”。
天,是誰,當然不是蒼天,而是陛下。
通篇未提及陛下,只敘述經歷和罪責,末尾處暗暗地懇求陛下允許姜璃回家。
允許,或許說保護更合適,只要陛下恩準,自然有人護送姜璃回家。
血書是寫給陛下的,難怪血書上沒有提到裴如衍,可為何要交到裴如衍手上?
哦,也對,姜璃的父親太直了,若非阿衍阻攔,今日就撞柱自盡了,怕是連血書都來不及看到。
沈桑寧想通後,還有不解的是,“姜太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甚至不信親兒子,相信的卻是陛下?”
信陛下,能保全他的孫女。
裴如衍低低“嗯”了一聲,沉吟道:“有君如此,他愈發愧對,故決然赴死,用生命給出交代。”
水難是人禍所致,不是姜太爺的錯,但姜家領了差就摘不出去,這事要有個交代。
姜太爺深知陛下不會隨便處置自己,而這勢必會被不知內情的世人所詬病,世人要交代,故姜太爺自願赴死,不願陛下難做。
陛下是明君,姜太爺知道,所以一腔忠心,至死都無怨無悔,君臣相互信任,於是有了這絕筆血書。
直到如今,沈桑寧才明白,姜太爺赴死,更深層的意義。
一為愧對百姓,二因愧對陛下,三則用命給出交代,拖延時間,待陛下派人查明真相,就可保全姜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