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張忽然一跳,消失在海面上。
“尋寶去!”
海釣船已經成為隱形船,丁張進入海釣船之後,身體也跟著隱形,沒有人可以發現。
他繼續加大馬力,往深海開去。
朱元在船上的時候,他不敢開得太快,擔心朱元會感覺到不正常,普通的海釣船,竟然超越魚雷的速度,傳出去肯定會嚇死人。
現在就不一樣了,海闊天空,任我遨遊。
丁張把速度提起來,很快就到了沉船地點。這艘沉船,應該是前往印尼群島的時候沉默的,看船隻的樣式,也是明清時候的常見船隻造型。
當時,華夏國粵閩地區,尤其是閩南地區的人民,因為土地不足,想方設法下南洋謀生。
特別是明清海禁之後,下南洋的風氣日益濃厚。漳市的月港,就是專門走私下南洋發展起來的。
現在閩南地區的人,還有到海外謀生的風氣。在海外的華人華僑,一半左右都是閩粵之地的人民後裔。
章魚分身沉入海底,開始在沉船中摸索。這艘沉船不大,只有十米左右,被海水浸泡了幾百年,木質也基本腐爛,留下的東西,都是不容易腐爛的陶瓷、瓦罐。
丁張的念頭,附著在章魚分身上面,看著海底的汙泥泛起,不少遊魚嚇得遠遠逃開。
他的觸手摸出去,不是腐爛的木頭,就是破碎的陶瓷。
不到一會,章魚分身就撈出一大堆的陶罐。
陶罐呈土黑色,做工拙劣,很是一般。不過罐口都被封住。丁張也知道,經過這麼多年的海水浸泡,再嚴密的封口,也被海水滲進去了。
他開啟一個陶罐,倒出裡面的東西,綠油油的泥漿,味道並不好聞。
“綠豆?”丁張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古代的綠豆,全部裝在陶罐裡面。
他再撈出幾個瓷器,也多是盛著綠豆,倒出來之後,全部是綠油油的泥漿。
在古代,華夏國走海路出口的陶瓷,裡面都裝有綠豆,長期在海上行走,需要新鮮的蔬菜。綠豆用水一泡,就會長出豆芽,是最新鮮的蔬菜。
古代的華夏人,就是靠這招,吃到新鮮的蔬菜。反觀西方人,在大航海時代,因為長期沒辦法吃到綠色蔬菜,經常出現敗血癥,死亡無數。
華夏國的航海家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近代西方都沒辦法解決的事情。
丁張看著瓶瓶罐罐,另外一些,裝的卻是一些稻穀種子,想來是要拓荒的時候種植的,已經永遠不會發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