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龍。
華夏神話中的神獸,睜眼為晝,閉眼為夜,呼吸可創造四季。
後世之人不斷為燭龍增添了種種神話色彩。
祖龍、掌控時光,等等。
不過,最初在山海經上登場的燭龍,其實並非神獸,甚至,壓根就不是一個活著的生物,反而是一種造物。
「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山海經,海外北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趙司明對其的翻譯:有一件神奇的造物,千里之長,操控白天黑夜,不飲食、不睡覺、不休息,掌控四季變換,名為燭龍、燭九陰。
雖然,後世之人都覺得燭龍是山神,是神獸。
但那只是認知偏差,考究一點的話就會明白,華夏的古人與外國人不一樣,華夏先祖從來不信神明,山海經中的「有神」,與神明沒有半毛錢關係,更應該翻譯為有一種神奇的東西。
其海外北經,也有備註燭陰,「其為物」。
“如果世界沒有四季輪轉,如果天地沒有光暗交替,那麼,人類會以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補上天缺。”
趙司明相信,當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技術不斷進步,哪怕末日,也可以用技術來解決。
太陽熄滅,四季錯亂,時空無序。
那又如何?
人類會用自己的智慧,打造出一個機器,就如燭龍那般,睜眼為晝,閉眼為夜,吹為冬,呼為夏,重定乾坤造化。
神魔能做到的,人也能做到,神魔做不到的,人依舊能做得到!
燭龍,不是天生神明,不是神話神獸。
而是趙司明對祖先戰天鬥地,頑強拼搏,龍之精神的理解與傳承,是對人類未來無限可能的美好期望。
趙司明此時已然成了一條龐大的機甲巨龍,銅澆鐵鑄的黃色金屬鱗片,五彩超薄奈米羽翼,五爪,高能粒子流蒸汽雲……
但是他依舊沒有脫離人的範疇。